十一月辛未朔。 是夜,熒惑近左執法。 癸巳,以左丞康承宣為兗、海、沂、密等州節度使。 淮南大水及蟲霜,並傷稼。 十二月辛丑朔,滄州殷侑請廢景州為景平縣。 己酉 ,義成軍節度使崔元略卒。 壬子,以左金吾衛大將軍段嶷為義成軍節度使。 癸丑,湖南觀察使韋辭卒。 丙辰,以工部侍郎崔琯為京兆尹,代王璠為尚書左丞。 癸亥,東都留守崔弘禮卒。 以同州刺史高重為潭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湖南觀察使。 甲子,左仆射致仕楊于陵卒,贈司空。 丙寅,以前河南尹馮宿為工部侍郎。 戊辰,以太子賓客分司白居易為河南尹,以代韋弘景;以弘景守刑部尚書、東都留守。 閏十二月辛未朔。 壬申,太常卿郭釗卒,贈司徒。 壬辰,廢齊州歸化縣地入臨邑縣。 廢是州,其縣隷滄州刺史。 是歲,京畿、河南、江南、荊襄、鄂岳、湖南等道大水,害稼,出官米賑給。 五年春正月庚子朔,以積陰浹旬,罷元會。 丁巳,賜滄德節度使曰義昌軍。 太原旱,賑粟十萬石。 己未 ,詔方鎮節度觀察使請入觀者,先上表奏聞,候充則任進程,庚申,幽州軍亂,逐其帥李載義,立後院副兵馬使楊志誠為留後。 癸亥詔端午節辰,方鎮例有進奉,其雜彩匹段,許進生白綾絹。 己丑,以權知渤海國務大彞震檢校秘書監、忽汗州都督、渤海國王。 二月庚午朔。 壬辰,以盧龍軍節度使、守太保、同平章事李載義守太保、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時載義失地入朝,賜第于永寧裡,給賜優厚。 丙申,以桂管觀察使李諒為嶺南節度使。 戊戌 ,神策中尉王守澄奏得軍虞候豆盧著狀,告宰相宋申錫與漳王謀反。 即令追捕。 庚子,詔貶宋申錫為太子右庶子。 壬寅,左常侍崔玄亮及諫官等十四人伏奏玉階:「北軍所告事,請不于內中鞫問,乞付法司。 」帝曰:「吾已謀于公卿矣,卿等且退。 」崔玄亮泣涕陳諫久之,帝改容勞之曰:「朕即與宰臣商議。 」玄亮等方退。 癸卯,詔漳王湊可降為巢縣公,右庶子宋申錫開州司馬同正。 初,京師忷忷,以宰相實聯親王謀逆,三四日後,方知誣構。 人士側目于守澄、鄭注,故諫官號泣論之。 申錫方免其禍。 己酉,敕以李載義入朝,于曲江亭賜宴,仍命宰臣百僚赴會。 辛酉,以黔中觀察使裴弘泰為桂管經略使,以前安州刺史陳正儀為黔中觀察使。 丁卯,紫宸奏事,宰相路隨至龍墀,仆于地,令中人掖之。 翌日,上疏陳退,識者嘉之。 夏四月己巳,甲戌,以新羅王嗣子金景徽為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保,使持節鷄林州諸軍事、鷄林州大都督、寧海軍使、上柱國,封新羅王;仍封其母樸氏為新羅國太妃。 丁亥 ,詔:「史官記事,用戒時常,先朝舊制,並得隨仗。 其後宰臣撰時政記,因循斯久,廢墜實多。 自今後宰臣奏事,有關獻替及臨時處分稍涉政刑者,委中書門下丞一人隨時撰錄,每季送史館,庶警朕闕,且復官常。 」己丑,以李載義為山南西道節度,依前守太保、同平章事,代溫造;以造為兵部侍郎。 以幽州盧龍節度留後楊志誠檢校工部尚書,為幽州盧龍節度使。 五月戊戌朔,太廟第四室、第六室破漏,有司不時修葺,各罰俸。 上命中使領工徒及以禁中修營材葺之。 右補闕韋溫上疏論曰:「宗廟不葺,罪在有司弛慢 ,宜加重責。 今有司止於罰俸,便委內臣葺修,是許百司之官公然廢職。 以宗廟之重,為陛下所私,則群官有司便同委棄,此臣竊為聖朝惜也。 事關宗廟,皆書史冊,苟非舊典,不可率然。 伏乞更下詔書,復委所司營葺,則制度不紊,官業各修矣。 」疏奏,帝嘉之,乃追止中使,命有司修奉。 戊午,西川李德裕奏:南蠻放還先擄掠百姓、工巧、僧道約四千人還本道。 辛酉,東都留守、刑部尚書韋弘景卒。 丙寅,以京兆尹崔琯為尚書左丞。 太常少卿龐嚴權知京兆尹。 六月丁卯朔。 戊寅,以霖雨涉旬,詔疏理諸司繫囚。 辛卯,蘇、杭、湖南水害稼。 甲午,東川奏:玄武江水漲二丈 ,梓州羅城漂人廬舍。 秋七月丁酉朔。 庚子,贈太子賓客李渤禮部尚書。 辛丑,以兵部侍郎溫造檢校戶部尚書,為東都留守。 甲辰,以太了少師分司、上柱國、襲徐國公蕭俯守左仆射致仕。 劍南東、西兩川水 ,遣使宣撫賑給。 己未,以給事中羅讓為福建觀察使。 八月丙寅朔。 庚午,武昌軍節度使、檢校戶部尚書元稹卒。 辛未,貶刑部員外郎舒元輿為著作郎。 元輿累上表請自效,併進文章,朝議責其躁進也。 壬申 ,以河陽三城懷州節度使楊元卿為宣武軍節度使,代李逢吉;以逢吉檢校司徒、兼太子太師,充東都留守,代溫造;以溫造為河陽三城懷州節度使。 戊寅,以陝虢觀察使崔郾為鄂岳安黃觀察使。 甲申,以中書舍人崔咸為陝州防禦使。 詔陝州舊有都防禦觀察使額宜停,兵馬屬本州防禦使。 丙戌,京兆尹龐嚴卒。 庚寅,以司農卿、駙馬都尉杜忭為京兆尹。 九月丙申朔。 甲辰,貶太子左庶子郭求為婺王府司馬,以其心疾,與同僚忿競也。 翰林學士薛廷老、李讓夷皆罷職守本官。 廷老在翰林,終日酣醉無儀檢 ,故罷。 讓夷常推薦廷老,故坐累也。 己未,以左仆射竇易直判太常卿。 西川李德裕奏收復吐蕃所陷維州,差兵鎮守。 冬十月乙丑朔,以前綿州刺史鄭綽為安南都護。 戊寅,蠻寇雋州,陷二縣。 辛巳,滄州移清池縣于南羅城內置。 十一月乙未朔。 庚戌,鳳翔節度使王承元來朝。 己未,以承元檢校司空、青州刺史,充平盧軍節度使。 癸亥,以尚書左仆射、判太常卿事竇易直檢校司空,為鳳翔隴右節度使。 十二月乙丑朔。 戊寅,以左丞王璠兼判太常卿事。 甲申,貶新除桂管觀察使裴弘泰為饒州刺史,以除鎮淹程不進,為憲司所糾故也。 癸巳,以鄭州刺史李翱為桂管觀察使。 是歲,淮南、浙江東西道、荊襄、鄂岳、劍南東川並水,害稼,請蠲秋租。 京師大雨雪。 第11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上》
第1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