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庚戌朔,貶司農少卿李彤吉州司馬,以前為鄧州刺史,坐臓百萬,仍自刻德政碑故也。 壬子 ,上禦丹鳳樓,大赦天下。 京畿夏青苗錢並放,秋青苗錢每貫放二百文。 天下常貢之外不得進獻。 六宅、十宅諸王女,宜令每年于選人中選擇降嫁。 今後戶帳田畝,五年一定稅。 是日,風且雨。 甲寅,始於延英對宰臣。 丙辰,以尚書右丞韋顗為戶部侍郎。 戊午,禮儀使奏:「外命婦正旦及四始日舊行起居之禮,伏以禮煩則瀆,請停。 」從之。 庚申,工部尚書胡證檢校戶部尚書、京兆尹。 甲子,故山南東道節度使牛元翼家為王廷湊所害,上惜其冤橫,傷悼久之,仍嘆宰執非才,縱奸臣跋扈。 翰林學士韋處厚奏曰:「理亂之本,非有他術,順人則理,違人則亂。 陛下常嘆息,恨無蕭、曹。 今有一裴度,尚不能用,此馮唐所以感悟漢文,雖有頗、牧不能用也。 」以太子少保張弘靖為太子少師,分司東都太子賓客令狐楚河南尹。 丁卯,以刑部尚書段文昌判左丞事。 戊辰,群臣入閣,日高猶未坐,有不任立而踣者。 諫議大夫李渤出次白宰相,俄而始坐。 班退,左拾遺劉棲楚諫,頭叩龍墀血流,上為之動容,仍賜緋魚袋。 編氓徐忠信闌入浴堂門,杖四十,配流天德。 庚午,賜內教坊錢一萬貫,以備游幸。 是夜,太白犯東井北轅。 甲戌,夏州節度使李祐奏:于塞外築烏延、宥州、臨塞、陰河、陶子等五城,以備蕃寇。 又以黨項為盜,于蘆子關北木瓜嶺築壘,以扼其沖。 乙亥,幸教坊,賜伶官綾絹三千五百匹。 夏四月庚辰朔。 甲申,以御史大夫王涯為戶部尚書、兼御史大夫,充鹽鐵轉運等使。 壬辰,兵部侍郎武儒衡卒。 丙申,賊張韶等百餘人至右銀台門 ,殺閽者,揮兵大呼,進至清思殿,登禦榻而食,攻弓箭庫。 左神策軍兵馬使康藝全率兵入宮討平之。 是日,上聞其變,急幸左軍。 丁酉,上還宮,群臣稱慶。 諫議大夫李渤以上輕易致盜,言甚激切。 己亥,九仙門等監共三十五人,並笞之。 辛丑,染坊使田晟、段政直流天德,以張韶染坊役夫故也。 詔雪吐突承璀之罪,令男士曄改葬之。 丙午,宰臣李逢吉封涼國公,牛僧孺封奇章縣子。 五月己酉朔。 乙卯,制以正議大夫、尚書吏部侍郎、上柱國、渭源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賜紫金魚袋李程守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以朝議郎、守尚書戶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判度支、上柱國、賜紫金魚袋竇易直為朝散大夫,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判度支、戶部侍郎韋顗賜金紫。 己未,割富平縣之豐水鄉、下邽縣之翟公鄉、澄城縣之撫道鄉、白水縣之會賓鄉,以奉景陵。 癸亥 ,以鹽州刺史傅良弼為夏州節度使。 東都、江陵監大轉運留後並改為知院官,從其使王涯請也。 六月己卯朔,以左神策大將康藝全為鄜坊節度使。 辛巳,敕以霖雨命疏決京城繫囚。 庚辰,大風吹壞延喜、景風等門。 工部侍郎張惟素卒。 壬辰,以左金吾衛大將軍李願檢校司空 ,兼河中尹、御史大夫,充河中、絳、隰等州節度使。 丙申,山南西道節度使、守司空裴度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度之拜興元也,為宰相李逢吉所排,不帶平章事,李程、韋處厚日為度論于上前,故有是命。 加陳、許節度使李光顏守司徒。 癸卯,太保張弘靖卒。 己巳,浙西水壞太湖堤,水入州郭,漂民廬舍。 丁未,以吏部尚書趙宗儒為太常卿,兵部尚書鄭絪為吏部尚書。 秋七月戊申朔。 己酉,睦州、清溪等六縣大雨,山谷發洪水泛溢,漂城郭廬舍。 庚辰,以前河中節度使郭釗為兵部尚書。 戊午 ,太子賓客許季同卒。 辛酉,疏靈州特進渠,置營田六百頃。 乙丑,鄆、曹、濮暴雨水溢,壞城郭廬舍。 丁卯,敕以谷貴,凡給百官俸內一半合給匹段,今宜給粟,每鬥折錢五十文。 辛未,以大理卿崔元略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甲戌,左金吾衛大將軍李祐進馬二百五十匹。 御史溫造於閣內奏彈祐罷使違敕進奉,祐趨出待罪,詔宥之。 襄、均、復等州漢江溢,漂民廬舍。 丙子,浙西觀察使李德裕奏:「詔令當道造盝子二十具,計用銀一萬三千兩,金一百三十兩。 昨已進兩具,用銀一千三百兩,當道在庫貯備銀無二三百兩,皆百計收市,方成此兩具。 臣當道唯有留使錢五萬貫,每事節儉支費,猶欠十三萬貫不足。 臣若因循不奏,則負陛下任使之恩;若分外誅求,又累陛下慈儉之德。 伏乞宣令宰臣商議,何以遣臣得上不違宣索,下不闕軍須,不困疲人,不斂物怨。 」時有詔罷進奉,故德裕有是奏。 八月丁酉朔。 是夜,火犯土星。 妖賊馬文忠與品官季文德等凡一千四百人,將圖不軌,皆杖一百處死。 癸未,火犯東井。 甲寅 ,詔于關內、關東折糴、和糴粟一百五十萬石。 陳、許、蔡、鄆、曹、濮等州水害稼。 丁亥,火入東井。 己丑,以李忄妻孫宏為河南府兵曹參軍,蔣清孫禺阝為伊陽令,錄忠臣後也。 是夜,金犯軒轅右角。 壬辰,江王府長史段釗上言,稱前任龍州刺史,近郭有牛心山,山上有仙人李龍遷祠,頗靈應,玄宗幸蜀時,特立祠廟。 上遣高品張士謙往龍州檢行,回奏牛心山有掘斷處。 群臣言宜須修築。 時方冱寒,役民數萬計,東川節度使李絳表訴之。 甲子,以太常卿趙宗儒為太子少師。 乙巳,宣武軍節度韓充卒。 九月丙午朔。 丁未,波斯大商李蘇沙進沉香亭子材,拾遺李漢諫云:「沉香為亭子,有異瑤台、瓊室。 」上怒,優容之。 庚戌 ,以河南尹令狐楚檢校禮部尚書、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宋、汴、亳觀察等使。 乙卯,罷理匭使。 以諫議大夫李渤知匭,奏請置胥吏、添課料故也。 戊午,加硃融檢校司空。 詔浙西織造可幅盤縧繚綾一千匹。 觀察使李德裕上表論諫,不奉詔,乃罷之。 己巳,以兵部侍郎王起為河南尹。 甲子,吐蕃遣使求《五台山圖》。 己巳,浙西、淮南各進宣索銀莊奩三具。 冬十月丙子朔,宗正寺選尚書縣主胥和元亮等二十五人,各賜錢三十萬,令備吉禮。 辛巳,以吏部侍郎崔從為太常卿。 庚子 ,嶺南節度使鄭權卒。 辛丑,吐蕃貢BX牛,鑄成銀犀牛、羊、鹿各一。 壬寅,以鄂岳觀察使、檢校兵部尚書崔植檢校吏部尚書,兼廣州刺史、御史大夫,充嶺南節度觀察經略使。 以戶部侍郎韋顗為御史中丞,兼戶部侍郎;以御史中丞鄭覃權權工部侍郎;以刑部侍郎韋弘景為吏部侍郎;以權權禮部郎李宗閔權權兵部侍郎;以工部侍郎于敖為刑部侍郎。 第10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上》
第10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