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丁酉朔,浙東奏移明州于鄮縣置。 劉總進馬一萬五千匹。 甲辰,鄭滑節度使王承元祖母晉國太夫人李氏來朝,既見上,令朝太后于南內。 丁未 ,宗正寺奏:「準貞元二十一年敕,宗子陪位,放五百七十人出身。 準今年敕放三百人。 伏緣人數至多,不沾恩澤,乞降特恩,更放二百人出身。 」從之。 平盧薛平奏:海賊掠賣新羅人口于緣海郡縣,請嚴加禁絶,俾異俗懷恩。 從之。 戊申,罷京西、京北和糴使,擾人故也。 罷河北榷鹽法,許維計課利都數付榷鹽院。 庚戌,以左丞韋綬為禮部尚書。 是夜,太白近五車。 辛亥,命給事中韋弘慶充幽州宣慰使,左拾遣狄兼謨副之。 鹽鐵使王播奏江淮鹽估每鬥加五十文,兼舊三百文。 癸丑,以幽州盧龍軍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押奚、契丹兩蕃經略等使、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楚國公劉總可檢校司徒、兼侍中、天平軍節度、鄆曹濮等州觀察等使。 以宣武軍節度使。 檢校右仆射、同平章事張弘靖為檢校司空、同平章事、兼幽州大都督府長史,充幽州盧龍軍節度使。 從劉總所奏故也。 以鳳翔節度使李願檢校司空、汴州刺史,充宣武軍節度使;以邠寧節度使李光顏為鳳翔尹,依前檢校司空、平章事,充鳳翔隴右節度使。 以右衛大將軍高霞寓檢校工部尚書、邠州刺史、充邠寧節度使。 諫官上疏論霞寓敗軍左謫,未宜拜方鎮。 不從。 乙卯,以權知京兆尹盧士玫為瀛州刺史,充瀛莫等州團練觀察使。 從劉總奏析置也。 丁巳,制:「劉總已極上台,仍移重鎮,兄弟子侄,各授官榮,大將賓僚,亦宜超擢。 幽州百姓給復一年,賜三軍賞設錢一百萬貫。 令宣慰使薛存慶與弘靖計會支給。 」戊午,封皇弟憬為鄜王,悅為瓊王,恂為沔王,懌為婺王,愔為茂王,怡為光王,協為淄王,憺為衢王,忄充為澶王;皇子湛為景王,涵為江王,湊為漳王,溶為安王,為潁王。 以兵部侍郎柳公綽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己未,以屯田員外郎李德裕為考功郎中,左補闕李紳為司勛員外郎,並依前知制誥、翰林學士。 敕今年錢徽下進士及第鄭朗等一十四人,宜令中書舍人王起、主客郎中知制誥白居易等重試以聞。 甲子,劉總請以私第為佛寺,乃遣中使賜寺額曰「報恩」。 幽州奏劉總堅請為僧,又賜以僧衣,賜號大覺。 總是夜遁去,幽州人不知所之。 乙丑,以漳州刺史韓泰為郴州刺史,汀州刺史韓曄為永州刺史,循州刺史陳諫為道州刺史,量移也。 夏四月丙寅朔,授劉總弟約及總男等一十一人官,內五人為刺史,余朝班環衛。 庚午,易定奏劉總已為僧 ,三月二十七日卒於當道界,贈太尉。 甲戌,秘書監蔣乂卒。 丙子,以前天平軍節度使馬總復為天平節度使。 丁丑,詔:「國家設文學之科,本求才實,苟容僥倖,則異至公。 訪聞近日浮薄之徒,扇為朋黨,謂之關節,干擾主司,每歲策名,無不先定。 永言敗俗,深用興懷。 鄭朗等昨令重試,意在精覆藝能,不于異常之中,固求深僻題目,貴令所試成就,以觀學藝淺深。 孤竹管是祭天之樂,出於《周禮》正經,閲其呈試之文,都不知其本事。 辭律鄙淺,蕪累何多。 亦令宣示錢徵,庶其深自懷愧。 誠宜盡棄,以警將來。 但以四海無虞,人心方泰,用弘寬假,式示殊恩。 孔溫業、趙存約、竇洵直所試粗通,與及第;盧公亮等十一人可落下。 自今後禮部舉人,宜準開元二十五年敕,及第人所試雜文並策,送中書門下詳覆。 」貶禮部侍郎錢徽為江州刺史,中書舍人李宗閔為劍州刺史,右補闕楊汝士為開州開江令。 戊寅,宰臣崔植、杜元穎奏請,坐日所有群臣獻替,事關禮體,便隨日撰錄,號為《聖政紀》,歲終付史館。 從之。 事亦不行。 丙戌,正衙命使冊九姓回紇為登羅羽錄沒密施句主錄毗伽可汗。 辛卯,以衡州刺史令狐楚為郢州刺史,吉州司馬孟簡為睦州刺史。 壬辰,詔百闢卿士宜各徇公,勿為朋黨。 甲午,以張弘靖入幽州,受朝賀。 中書門下奏燕、薊八州平,準禮宜告陵廟,從之。 五月丙申朔。 戊戌,以刑獄淹滯,立程:凡大事,大理寺三十五日詳斷訖,申刑部 ,三十日聞奏;中事,大理寺三十日,刑部二十五日;小事,大理寺二十五日,刑部二十日。 所斷罪二十件已上為大,十件已上為中,十件已下為小。 刑部四覆官、大理六丞每月常須二十日入省寺,其廚料令戶部加給。 從中丞牛僧孺奏也。 己亥,貶考功員外郎李渤為虔州刺史,以前書宰相考辭太過,宰相杜元穎等奏貶之。 癸卯,幽州大將李參已下十八人併為刺史及諸衛將軍。 己酉,右散騎常侍致仕柳登卒。 辛亥,造百尺樓于宮中。 壬子,加茶榷,舊額百文,更加五十文,從王播奏。 拾遺李珏上參論其不可,疏奏不報。 丙辰,建王審薨。 丁巳,滄州先置景州于弓高縣,置歸化縣于福城草市,並宜停廢。 壬戌,幽州宣慰使給事中薛存慶卒於鎮州。 癸亥,敕先置溵州于郾城,宜廢;其郾城上蔡、西平、遂平兩縣復隷蔡州。 皇妹太和公主出降回紇登羅骨沒施合毗伽可汗。 甲子,命金吾大將軍胡證充送公主入回紇使,兼冊可汗。 又以太府卿李鋭為入回紇婚禮使。 六月乙丑朔。 辛未,吐蕃犯青塞堡。 甲申,賜御史中丞牛僧孺金紫。 秋七月乙未朔。 壬寅,月掩房次相。 壬子,群臣上尊號曰文武孝德皇帝。 是日,上受冊于宣政殿,禮畢,禦丹鳳樓,大赦天下。 甲寅,幽州監軍使奏:「今月十日軍亂,囚節度使張弘靖別館。 害判官韋雍、張宗元、崔仲卿、鄭塤。 軍人取硃滔子洄為留後。 」丁巳,貶張弘靖為太子賓客分司。 己未,再貶弘靖為吉州刺史。 硃洄自以年老,令軍人立其子無融為留後。 初,劉總歸朝,籍其軍中素難制者送歸闕庭,克融在籍中。 宰相崔植、杜元穎素不知兵,心無遠慮,謂兩河無虞,不復禍亂矣,遂奏劉總所籍大將並勒還幽州,故克融為亂,復失河北矣。 庚申,以昭義軍節度使劉悟檢校司空,兼幽州大都督府長史,充幽州盧龍軍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 以國子祭酒韓愈為兵部侍郎。 辛酉,太和長色主發赴回紇,上以半仗禦通化門臨送,群臣班于章敬寺前。 第9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上》
第9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