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七月辛朔。 壬寅,以河中、晉、絳觀察使李絳為兵部尚書。 甲辰,以大理卿孔戢為潭州刺史、湖南觀察使。 乙巳,詔:「皇太后就安長樂,朝夕承顏 ,慈訓所加,慶感兼極。 今月六日是朕載誕之辰,奉迎皇太后于宮中上壽。 朕既深歡慰,欲與臣下同之。 其日,百僚、命婦宜于光順門進名參賀,朕于光順門內殿與百僚相見,永為常式。 」非典也。 鄆曹濮等州節度賜號天平軍,從馬總奏也。 丙午,敕:乙巳詔書載誕受賀儀宜停。 先是,左丞韋綬奏行之,宰臣以古無降誕受賀之禮,奏罷之。 丁未,苑內假山毀。 壓死役者七人。 自五月五雨,至此月壬子始雨。 甲寅,禦新成永安殿觀百戲,極歡而罷。 乙卯,敕自今後新除節度、觀察使到任日,具見在錢帛、觔斗、器械數目分析以聞。 安南都護行立卒。 是日,上幸安國寺觀盂蘭盆。 邕管經略使楊旻卒。 平盧軍新加押新羅、渤海兩蕃使,賜印一面,許置巡官一人。 新作寶慶殿。 庚申夜,熒惑入羽林。 壬戌,盛飾安國、慈恩、千福、開業、章敬等寺,縱吐蕃使者觀之。 丙寅,以新成永安殿,與中宮貴主密宴以樂之,嬪妃皆預。 丁卯,以門下待郎、平章事令狐楚為宣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宣、歙、池觀察使。 楚為山陵使,縱吏于翬刻下,不給工徒價錢,積留錢十五萬貫,為羨餘以獻,故及于貶。 八月庚午朔。 辛未,兵部尚書楊于陵總百僚錢貨輕重之議,取天下兩稅、榷酒、鹽利等,悉以布帛任土所產物充稅,並不徵見錢 ,則物漸重,錢漸輕,農人見免賤賣匹段。 請中書門下、御史台諸官長重議施行。 從之。 癸酉,太子少傅致仕李鄘卒。 甲戌,安南都護桂仲武斬叛將楊清首以獻,收復安南府。 乙亥,賜教坊錢五千貫,充息利本錢。 禦勤政樓,問人疾苦。 前江西觀察使裴次元卒。 己卯,月掩牽牛。 同州雨雪,害秋稼。 京兆府戶曹參軍韋正牧專知景陵工作,刻削廚料充私用,計臓八千七百貫文;石作專知官奉仙縣令于翬刻削,計臓一萬三千貫,並宜決重杖處死。 壬辰,幸魚藻池,發神策軍二千人浚魚藻池。 戊戌,以朝議郎、守御史中丞、武騎尉、賜紫金魚袋崔植為朝散大夫、守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己亥,宣歙觀察使令狐楚再貶衡州刺史。 九月庚子朔,改河北稅鹽使為榷鹽使。 辛丑,大合樂於魚藻宮,觀競渡。 又召李醖、李光顏入朝,欲于重陽日宴群臣。 拾遺李珏等上疏諫云:「元朔未改 ,園陵尚新。 雖易月之期,俯從人欲;而三年之制,猶服心喪。 夫遏密弛禁,蓋為齊人;合樂內庭,事將未可。 」不聽。 乙巳,以駕部郎中、知制誥李宗閔為中書舍人。 宋州大水,損田六千頃。 戊申,以重陽節曲宴郭釗兄弟、貴戚、主婿等於宣和殿。 己酉,大酺三日,至是雨雪,樹木無風而摧仆者十五六。 以吏部侍郎崔群為御史大夫。 滄、景水,損田。 戊午,加河東節度使、金紫光錄大夫、檢校尚書右仆射、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太原尹、北都留守、上柱國、晉國公、食邑三千戶裴度守司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 以邠寧節度使、檢校司空、邠州刺史、上柱國、武威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李光顏並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又武寧軍節度使、徐泗濠等州觀察等使、檢校尚書左仆射、徐州刺史、上柱國、涼國公、食邑三千戶李醖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潞州大都督府長史,充昭義軍節度、澤潞磁邢洺觀察處置等使。 夏州奏移宥州于長澤縣置。 辛酉,宴李光顏、李醖于麟德殿,頒賜優厚。 以袁州刺史韓愈為朝散大夫、守國子祭酒,復賜金紫。 丙寅,以御史大夫崔群檢校兵部尚書、徐州刺史,充武寧軍節度、徐泗宿濠觀察等使;以將作監崔能為廣州刺史,充嶺南節度使。 丁卯以兵部尚書李絳為御史大夫。 戊辰,以前嶺南節度使孔戣為吏部侍郎。 冬十月庚午朔,闍婆國遣使朝貢。 庚辰,宰相與吐蕃使于中書議事。 京百司共賜錢一萬貫,仰御史台據司額大小、公事閒劇均之。 成德軍節度使王承宗卒,其弟承元上表請朝廷命帥 ,遣起居舍人柏耆宣慰之。 辛巳,金公亮修成指南車、記裡鼓車。 壬午,吐蕃寇涇州,命中尉梁守謙將神策軍四千人及八鎮兵赴援。 乙酉,以魏博等州節度觀察等使、光祿大夫、檢校司徒、兼侍中、魏博大都督府長史、上柱國、沂國公、食邑三千戶、實封三百戶田弘正可檢校司徒、兼中書令、鎮州大都督府長史、成德軍節度、鎮冀深趙等州觀察處置等使。 以鎮冀深趙等觀察度支使、朝議郎、試金吾左衛冑曹參軍兼監察御史王承元可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工部尚書、使持節滑州諸軍事、守滑州刺史、御史大夫,充義成軍節度、鄭滑等州觀察等使。 以昭義節度使、檢校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李醖可本官,為魏州大都督府長史,充魏博等州節度、觀察等使。 以義成軍節度使劉悟依前檢校右仆射、兼潞州大都督府長史,充昭義節度、澤潞邢洺磁等州觀察等使。 以左金吾將軍田布為檢校左散騎常侍、兼懷州刺史、御史大夫,充河陽三城懷孟節度使。 乙酉,涇州奏吐蕃退去。 時夏州節度使田縉貪猥,侵刻黨項羌,羌引西蕃入寇,賴郝玼、李光顏奮命拒之,方退。 丁亥,西川奏吐蕃侵雅州,令發兵鎮守。 東川節度使王涯陳破吐蕃策,言以厚賂北蕃,俾入西蕃,據地得人多少賞之。 第9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上》
第9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