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庚子朔,升恆州為大都督府。 癸卯,贈神策兵馬使楊惠元右仆射。 是日,李晟上《收京城露布》,上覽之,涕下沾襟。 涇州田希鑒斬姚令言,幽州軍士韓旻于彭原斬硃泚,並傳首至行在。 乙巳,遣吏部侍郎班宏入京宣諭。 己酉,加李晟司徒、兼中書令,實封一千戶;駱元光、尚可孤加檢校左右仆射,皆實封五百戶。 以涇州將田希鑒為涇州刺史、涇原節度使。 癸丑,詔以梁州為興元府,南鄭縣為赤畿,官名品制視京兆、河南,百姓給復二年,見任官員加兩階,耆老與版授,南鄭縣令賜緋。 加興元尹嚴震檢校右仆射,賜實封一百戶。 加渾瑊待中,實封八百戶;韓游瑰檢校左仆射,實封四百戶;戴休顏檢校右仆射,實封二百戶。 考功郎中、知制誥陸贄,司封郎中、知刺誥吉中孚,併為諫議大夫;水部員外郎顧少連為禮部郎中:並依前充翰林學士。 行在左右廂兵馬使令狐建、時常春並加散騎常侍。 丙辰,斬偽相李忠臣,籍沒其家。 李晟奏受賊偽署同惡抵法之家,所沒財物、牛馬、奴婢,請以賞軍士。 從之。 戊午,車駕還京,發興元,是日大雨,及入斜谷,晴霽,從官將士歡然以為天助。 秋七月丙子,車駕次鳳翔府,詔放管內今年秋稅;耆壽侍老八十已上,各與版授刺史,賜紫,其餘版授上佐,賜緋;府、縣置頓官,考滿日放選。 受偽署官喬琳、蔣鎮、張光晟、李通、蔣釒監伏誅。 硃泚害郡王、王子、王孫七十七人于馬璘宅,丁丑,令所司具凶禮收殮于淨域寺。 庚辰,詔: 李懷光往因職任,頗著干能,朕嗣之初,首加拔擢,托為心膂,授以節旄。 頃歲河朔不寧,俾令征討,任兼將相,恩極丘山。 及硃泚猖狂,擾亂京邑,懷光回軍赴難,宗社再寧,保佑朕躬,厥功甚茂。 故元帥、河中之權,太尉、中書之秩,仍加實封,爰及宗親,人臣之榮,孰可為比?非朕于懷光不厚,豈朕報懷光不崇!賊寇未除,猜嫌已構,受硃泚姦凶之說,聽張佋罔惑之言,曾不沈思,遂生疑阻,交通逆孽,殘害忠良。 朕志在推誠,事皆掩覆,禮遇轉厚,委任益隆。 懷光都不改圖,愈深不軌。 敕書慰問將士,懷光並不令宣;三軍咸欲收城,懷光並不令出。 自雲已共硃泚定約,不能更事國家。 朕以眇身,獲承鴻業,務全大計,移幸山南,倉皇之間,備歷危險。 據其罪狀,情實難容,然以解圍奉天,其功不細,昨又遣男璀謝罪,請束身歸朝,朕憫其知過之心,念其赴難之效,以功贖罪,務在優恩。 今遣給事中孔巢父賫先授懷光太子太保敕牒,往河中宣諭,三日內便與懷光同赴上都,如欲家口同行,亦聽懷光自便。 朕必能保全終始,寵待如初。 朔方將士,嘗立大功,子儀再收京城,咸是此軍之效,昨遠從河朔,赴難奉天,逆賊畏威,望風奔遁,永言勞績,朕不暫忘。 將士各竭忠謀,中遭迫協,朕每念及,痛心自咎。 此者君臣阻隔,只為懷光一人,懷光既請入朝,尚扌舍其罪,況諸將士並是功臣,各宜坦然,勿更憂慮。 先賜官封,一切如舊。 壬午,至自興元。 時渾瑊、韓游瑰、戴休顏以其眾扈從,李晟、駱元光、尚可孤以其眾奉迎,步騎十餘萬,旌旗連亙數十里,都民僧道,歡呼感泣。 李晟見于三橋,自陳收城遲晚之咎,伏地請罪,上慰勞遣之。 丁亥,河中宣慰使孔巢父、中官啖守盈併為懷光所害。 辛卯,禦丹鳳樓,大赦天下。 賜李晟永崇裡第,女樂八人。 甲午,命宰臣諸將送晟入新賜第。 教坊樂,京兆府供帳食饌,鼓吹導從,京城以為榮觀。 八月辛丑,詔所司為贈太尉段秀實樹碑立廟。 淄青節度使承前帶陸海運、押新羅渤海兩蕃等使,宜令李納兼之。 癸卯,加司徒、中書令、合川郡王李晟兼鳳翔尹,充鳳翔隴右節度等使、涇原四鎮北庭行營兵馬副元帥,改封西平郡王。 河東保寧軍節度使、太原尹、北都留守、檢校司徒、平章事、北平郡王馬燧為奉誠軍晉絳慈隰節度行營兵馬副元帥;以靈鹽節度使、侍中、兼靈州大都督、樓煩郡王渾瑊為河中尹、晉絳節度使、河中同陝虢等州及管內行營兵馬副元帥,改封咸寧郡王。 時方命瑊與馬燧各出師討懷光故也。 甲辰,以金吾大將軍杜希全為靈州大都督、西受降城天德軍靈鹽相夏節度營田等使;以同絳節度使唐朝臣為鄜坊丹延等州節度使;以保義軍節度使、鳳翔尹李楚琳為金吾大將軍;以奉義軍節度使、隴州刺史韋皋為左金吾衛大將軍。 戊申,以奉天行營節度戴休顏為左龍武統軍。 己酉,以延王玢、隨王迅、西平長公主薨,廢朝。 己未,前湖州刺史袁高為給事中。 九月庚午,宗正卿李琬卒。 賜渾瑊大寧裡第,並女樂五人,詔宰臣諸將賜樂餽贈如送李晟入第故事。 壬午,贈故右仆射致仕李涵太子太保。 乙亥,王武俊加檢校司徒,李抱真檢校司空,並賜實封五百戶,賞破硃滔之功也。 甲申,以前嶺南節度使元琇為戶部侍郎、判度支。 丁亥,上顧謂宰臣曰:「今大盜雖除,時猶多難,宜廣延納,以達下情。 近日諫官都無論奏,自今每正衙及延英坐日常令朝臣三兩人奏時政得失,庶有弘益也。 」是秋,螟蝗蔽野,草木無遺。 冬十月乙丑,馬燧收絳州。 戊辰,令中官竇文場、王希遷監左右神策軍都知兵馬使。 閏月庚午,詔:「朕臨禦萬方,失于君道,兵革不息,于今五年。 閔眾庶之勞,悔征伐之事。 而李希烈蔑義棄德,反道虐人。 朕哀彼生靈,陷于塗炭。 敬存拯物,不憚屈身,故于歲首特布新令,赦其殊死,待以至誠。 使臣才及于郊圻,巨猾已聞其僭竊。 酷烈滋甚,吞噬無厭。 將相大臣,咸懷憤激,繼陳章疏,固請討除。 朕以所行天誅,本去人害,兵戈既接,玉石難分。 言念勛臣,橫遭脅制,雖思改革,厥路無由。 受污終身,銜冤沒代,淪胥以逞,誠可痛傷。 豈孽自一夫,而毒流萬姓,為人父母,寧不愧懷!宜令諸道節度使明行曉諭,罪止元兇,脅制之徒,一切不問。 」唐朝臣奏收永樂縣。 癸酉,以右龍武大將軍李觀為涇州刺史、涇原節度使。 乙亥,詔宋亳、淄青、澤潞、河東、恆冀、幽、易定、魏博等八節度,螟蝗為害,蒸民饑饉,每節度賜米五萬石,河陽、東畿各賜三萬石,所司般運,于楚州分付。 丁丑,李晟至涇州,誅節度使田希鑒,罪其殺馮河清也。 戊子,希烈將李澄以滑州歸國。 甲午,以李澄為汴州刺史、汴滑節度使,封武威郡王。 神策行營節度使、檢校尚書右仆射、馮翊郡王尚可孤卒。 第6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上》
第6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