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上禁行惡錢,有二人在市以惡錢易好者,武候執以聞,上悉令斬之。 綽諫曰:「此人坐當杖,殺之非法。 」上曰:「不關卿事。 」綽曰:「陛下不以臣愚闇,置在法司,欲妄殺人,豈得不關臣事?」上曰:「撼大木不動者,當退。 」對曰:「臣望感天心,何論動木!」上復曰:「啜羹者,熱則置之。 天子之感,欲相挫邪?」綽拜而益前,訶之不肯退。 上遂入。 書侍御史柳彧覆上奏切諫,上乃止。 上以綽有誠直之心,每引入閣中,或遇上與皇后同榻,即呼綽坐,評論得失。 前後賞賜以萬計。 後進開府,贈其父為蔡州刺史。 時河東薛冑為大理卿,俱名平恕。 然冑斷獄以情,而綽守法,俱為稱職。 上每謂綽曰:「朕于卿無所愛惜,但卿骨相不當貴耳。 」仁壽中,卒官,上為之流涕,中使弔祭,鴻臚監護喪事。 二子元方、元襲。 杜整,字皇育,京兆杜陵人也。 祖盛,魏潁川太守。 父闢,渭州刺史。 整少有風概,九歲丁父憂,哀毀骨立,事母以孝聞。 及長,驍勇有膂力,好讀《孫吳兵法》。 魏大統末,襲爵武鄉侯。 周文引為親信。 累遷儀同三司、武州刺史。 從武帝平齊,加上儀同,進爵平原縣公,入為勛曹中大夫。 隋文帝為丞相,進位開府。 及帝受禪,加上開府,進封長廣郡公,拜左武衛將軍。 開皇六年,突厥犯塞,詔衛王爽北伐,以整為行軍總管,兼元帥長史。 至合川,無虜而還。 密進取陳策,上善之,以為行軍總管,鎮襄陽。 卒,上傷之,謚曰襄。 子楷嗣,位開府。 整弟肅,亦有志行,位北地太守。 論曰:大廈之構,非一本之枝,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長短殊用,大小異宜,咨梲棟樑,莫可棄也。 裴政、李諤、鮑宏、高構、榮毗、陸知命等,或文能道義,或才足干時,識用顯于當年,故事留于台閣。 參之有隋多士,取其開物成務,皆廊廟之榱桷,亦北辰之眾星也。 趙綽居大理,囹圄無冤。 柳彧之處憲台,奸邪自肅。 然不畏禦,梁毗得之矣。 邦之司直,柳彧近之矣。 杜整以聲績著美,其有以取之乎! 列傳第六十六 張定和 張奫 麥鐵杖沈光 權武 王仁恭 吐萬緒 董純 魚俱羅王辯 陳稜 趙才 張定和,字處謐,京兆萬年人也。 家少貧賤,有志節。 初為侍官,隋開皇九年平陳,定和當從征,無以自給。 其妻有嫁時衣服,定和求鬻之,妻不與,定和遂行。 以功拜儀同,賜帛千匹,遂棄其妻。 後數以軍功,加上開府、驃騎將軍。 從上柱國李充征突厥,先登陷陣,所勞問之。 進位柱國,封武安縣侯,嘗物二千段,良馬二匹,金百兩。 煬帝嗣位,歷宜州刺史、河內太守,頗有惠政。 遷左屯衛大將軍。 從帝征吐谷渾,至覆袁川。 時吐谷渾主與數騎遁,其名王詐為渾主,保車我真山,帝命定和擊之。 既與賊遇,輕其眾少,呼之令降,賊不肯下。 定和不被甲,挺身登山,中流矢而斃。 其亞將柳武達擊賊,悉斬之。 帝為之流涕,贈光祿大夫。 時舊爵例除,於是復封和武安侯,謚曰壯武。 子世立嗣,尋拜光祿大夫。 張奫,字文懿,清河東武城人也。 本名犯廟諱。 七代祖沈,石季龍末,自廣陵六合度江家焉。 仕至桂陽太守。 孫朏,晉佐著作郎。 坐外祖楊佺期除名,徙于南譙,因寓居之。 奫好讀兵書,長於騎射,尤便刀楯。 父雙,自清河太守免,歸周。 時鄉人郭子冀密引陳寇,雙欲率子弟擊之,猶豫未決。 奫贊成其謀,竟破賊,由是以勇決知名。 起家州主簿。 及隋文帝作相,授丞相府大都督,領鄉兵。 賀若弼之鎮江都也,特敕奫從,因為間諜。 平陳之役,頗有力焉。 進位開府儀同三司,封文安縣子。 歲余,奫率水軍破逆賊笮子游于京口、薛子建於和州。 徵入,拜大將軍。 文帝命升禦坐宴之,謂曰:「卿可為朕兒,朕為卿父。 今日聚集,示無外也。 」後賜綠沈甲、獸文具裝,綺羅千匹。 尋從楊素征江表,別破高智慧于會稽,吳世華于臨海。 進位上大將軍。 歷撫、濟二州刺史,俱有能名。 開皇十八年,為行軍總管,從漢王諒征遼東。 諒軍多物故,奫眾獨全,帝善之。 仁壽中,卒於潭州總管,謚曰莊。 子孝廉。 麥鐵杖,始興人也。 貧賤,少勇驍,有膂力,日行五百里,走及奔馬。 性疏誕使酒,好交遊,重信義,每以漁獵為事,不修生業。 陳大建中,結聚為群盜,廣州刺史歐陽頠俘之以獻,沒為官戶,配執禦傘。 每罷朝後,行百餘里,夜至南徐州,窬城而入,行光火劫盜。 旦還,及牙時,仍又執傘。 如此者十餘度,物主識之,州以狀奏。 朝士見鐵杖每旦恆在,弗之信。 後南徐州數告變,尚書蔡征曰:「此可驗矣。 」于仗下時,購以百金,求人送詔書與南徐州刺史。 鐵杖出應募,賫敕而往,明旦反奏事。 帝曰:「信然,為盜明矣。 」惜其勇捷,誡而釋之。 陳亡後,徙居清流縣。 遇江東反,楊素遣鐵杖頭戴草束,夜浮度江,覘賊中消息,具知還報。 後復更往,為賊所禽,逆帥李稜縛送高智慧。 行至庱亭,衛者憩食,哀其餒,解手以給其餐。 鐵杖取賊刀亂斬衛者,殺之皆盡,悉割其鼻,懷之以歸。 素大奇之。 後敘戰勛,不及鐵杖,遇素馳驛歸於京師,鐵杖步追之,每夜則同宿。 素見而悟,特奏授儀同三司。 以不識書,放還鄉裡。 成陽公李徹稱其驍武,開皇十六年,征至京師,除車騎將軍。 仍從楊素北征突厥,加上開府。 煬帝即位,漢王諒反,從楊素擊之,每戰先登。 進位柱國。 除萊州刺史,無蒞政名。 轉汝南太守,稍習法令,群盜屏跡。 後因朝集,考功郎竇威嘲之曰:「麥是何姓?」鐵杖應聲曰:「麥豆不殊,何忽相怪?」威赧然無以應,時人以為敏捷。 尋除右屯衛大將軍。 帝待之愈密。 鐵杖自以荷恩深重,每懷竭命之志。 及遼東之役,請為前鋒,顧謂醫者吳景賢曰:「大丈夫性命自有所在,豈能艾炷灸頞,瓜釭袴鼻,療黃不差,而臥死兒女手中乎!」將度遼,呼其三子曰:「阿奴!當備淺色黃衫。 吾荷國恩,今是死日。 我得被殺,爾當富貴。 唯誠與孝,爾其勉之。 」及濟,橋未成,去東岸尚數丈,賊大至。 杖跳上岸,與賊戰,死。 武賁郎將錢士雄、孟金叉亦死之,左右更無及者。 帝為之流涕,購得其屍,贈光祿大夫、宿國公,謚曰武烈。 子孟才嗣,授光祿大夫。 孟才二弟仲才、季才,俱拜正議大夫。 賵贈鉅萬,賜轀輬車,給前後部羽葆鼓吹。 命平壤道敗將宇文述等百餘人皆為執紼,王公以下送至郊外。 士雄贈左光祿大夫、右屯衛將軍、武強侯,謚曰剛。 子傑嗣。 金叉贈右光祿大夫,子善誼襲官。 孟才,字智稜,果烈有父風,帝以其死節將子,恩錫殊厚,拜武賁郎將。 及江都之難,慨然有復仇志。 與武牙郎將錢傑素交友,二人相謂曰:「事等世荷國恩,門著誠節。 今賊臣殺逆,社稷淪亡,無節可紀,何面目視息世間哉!」乃流涕扼腕,相與謀于顯福宮邀擊宇文化及。 事臨發,陳籓之子謙知而告之,與其黨沈光俱為化及所害,忠義之士哀焉。 光字總持,吳興人也。 父居道,仕陳為吏部侍郎。 陳滅,徙家長安。 皇太子勇引署學士。 後為漢王諒府掾,諒敗,除名。 第40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40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