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文振 來護兒 樊子蓋 周羅 周法尚 衛玄 劉權 李景 薛世雄 段文振,北海期原人也。 祖壽,魏滄州刺史。 父威,周洮、河、甘、渭四州刺史。 文振少有膂力,膽智過人,明達世務。 初為周塚宰宇文護親信,護知其有器局干用,擢授中外府兵曹。 後從周武帝攻齊海昌王尉相貴于晉州,其亞將侯子欽、崔景嵩為內應,文振杖槊與崔仲方等數十人先登城。 文振隨景嵩至相貴所,拔佩刀劫之,相貴不敢動,城遂下。 及攻并州,陷東門而入,齊安德王延宗懼而出降。 錄前後勛,將拜柱國,以讒毀獲譴,因授上儀同,賜爵襄國縣公。 進平鄴都,又賜綺羅二千段,後從滕王逌擊稽胡,破之。 又以天官都上士從韋孝寬經略淮南。 俄而尉遲迥作亂,時文振老母妻子俱在鄴城,迥遣人誘之,文振不顧。 隋文帝引為丞相掾。 司馬消難之奔陳,文帝令文振安集淮南,還除衛尉少卿,兼內史侍郎。 尋以行軍長史從達奚震討平叛蠻,加上開府,遷鴻臚卿。 衛王爽北征突厥,以文振為長史,坐勛簿不實免官。 後為石、河二州刺史,甚有威惠。 遷蘭州總管,改封龍岡縣公。 突厥犯塞,以行軍總管擊破之,遂北至居延塞。 開皇九年,大舉伐陳,為元帥秦王司馬,別領行軍總管,及平江南,授揚州總管司馬,轉并州總管司馬,以母憂去職。 後拜雲州總管,遷太仆卿。 十九年,突厥犯塞,以行軍總管破達頭可汗于沃野。 文振先與王世積有舊。 初,文振北征,世積遺以駝。 比還,世積以罪誅,文振坐與交關,功遂不錄。 後平越巂叛蠻,賜奴婢二百口。 仁壽初,嘉州獠反,文振以行軍總管討之。 引軍山谷間,為賊所襲,遂大敗。 文振復收散兵,竟破之。 文振性素剛直,無所降下。 初,軍次益州,謁蜀王秀,貌頗不恭,秀甚銜之。 及此,奏文振師徒喪亂。 右仆射蘇威與文振有隙,因譖之,坐是除名。 及秀廢黜,文振上表自申,帝慰諭之,授大將軍,拜靈州總管。 煬帝即位,征為兵部尚書,待遇甚重。 從征吐谷渾,文振督兵屯雪山,連營三百餘里,東接楊義臣,西連張壽,合圍渾主于覆袁川以功進位右光祿大夫。 帝幸江都,以文振行江都郡事。 文振見文帝時容納突厥啟人,居于塞內,妻以公主,賞賜重疊,及大業初,恩澤彌厚,恐為國患。 乃上表請以時喻遣,令出塞外,然後明設烽候,緣邊鎮防,務令嚴重,此乃萬世之長策。 時兵部侍郎斛斯政專掌兵事,文振知政險薄,不可委以機要,屢言于帝。 帝並弗納。 及遼東之役,授左候衛大將軍。 出南蘇道。 在軍疾篤,上表以為「遼東小丑,未服嚴刑。 但夷狄多詐,深須防擬,口陳降款,心懷背叛,詭伏多端,勿得便受。 水潦方降,不可淹遲,唯願嚴勒諸軍,星馳速發,則平壤孤城,勢可拔也。 若傾其本根,余城自克。 如不時定,脫遇秋霖,深為艱弊,兵糧又竭,強敵在前,靺鞨出後,遲疑不決,非上策也」。 卒於師。 帝省表,悲嘆久之,贈光祿大夫、尚書右仆射、北平公,謚曰襄。 長子詮,位武牙郎將。 次子綸,少以俠氣聞。 文振弟文操,大業中,為武賁郎將,性甚剛嚴。 帝令督秘書省學士。 時學士頗存儒雅,文操輒鞭撻之,前後或至千數,時議者鄙之。 來護兒,字崇善,本南陽新野人,漢中郎將歙十八世孫也。 曾祖成,魏新野縣侯,後歸梁,徙居廣陵,因家焉。 位終六合令。 祖嶷,步兵校尉、秦郡太守、長寧縣侯。 父法敏,仕陳終於海陵令。 護兒未識而孤,養于世母吳氏。 吳氏提攜鞠養,甚有慈訓,幼而卓犖,初讀《詩》,至「擊鼓其鏜,踴躍用兵」,「羔裘豹飾,孔武有力」。 因舍書嘆曰:「大丈夫在世當如是,會為國滅賊以取功名,安能區區專事筆硯也!」群輩驚其言而壯其志。 及長,雄略秀出,志氣英進。 涉獵書史,不為章句學。 始,侯景之亂,護兒世父為鄉人陶武子所害,吳氏每流涕為護兒言之。 武子宗族數百家,厚自封植。 護兒每思復怨,因其有婚禮,乃結客數人,直入其家,引武子斬之,賓客皆懾不敢動。 乃以其頭祭伯父墓,因潛伏歲余。 會周師定淮南,乃歸鄉裡。 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數見軍旅,護兒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開皇初,宇文忻、宇若弼等鎮廣陵,並深相禮重。 除大都督,領本鄉兵。 破陳將曾永,以功授儀同三司,平陳之役,護兒有功焉,進位上開府,賞物一千段。 十一年,高智慧據江南反,以子總管統兵隋楊素討之。 賊據浙江岸為營,周亙百餘里,船艦被江,鼓噪而進。 護兒言于素曰:「吳人累鋭,利在舟楫。 必死之賊,難與爭鋒。 公且嚴陣以待之,勿與接刃,請假奇兵數千,潛度江,掩破其壁,使退無所歸,進不得戰,此韓信破趙之策也。 」素以為然。 護兒乃以輕舸數百,直登江岸,襲破其營,因縱火,煙焰張天。 賊顧火而懼,素因是動,一鼓破之。 智慧將逃于海,護兒追至閩中,餘黨皆平。 進位大將軍。 除泉州刺史,封襄陽縣公,食邑一千戶,賜物二千段、奴婢百人。 護兒招懷初附,威惠兼舉。 璽書勞問,前後相屬。 時智慧餘黨盛道延阻兵為亂,護兒又討平之。 遷建州總管。 又與蒲山公李寬討平黟、歙逆黨汪文進,進位柱國,封永寧郡公。 文帝嘉其功,使畫工圖其像以進。 十八年,詔追入朝,賜以宮女、寶刀、駿馬、錦彩等物,仍留長子楷為千牛備身,使護兒還職。 仁壽初,遷瀛州刺史,以善政聞,頻見勞勉。 煬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戀,累日不能出境,詣闕上書致請者,前後數百人。 帝謂曰:「昔國步未康,卿為名將,今天下無事,又為良二千石,可謂兼美矣。 」仍除右驍衛大將軍。 尋遷左。 又改上柱國為光祿大夫,徙右翊衛大將軍,進封榮國公,恩禮隆密,朝臣無比。 大業六年,車駕幸江都,謂護兒曰:「衣錦晝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 」乃賜物二千段,並牛酒,令謁先人墓,宴鄉裡父老。 仍令三品已上並集其宅,酣飲盡日,朝野榮之。 第40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40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