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皇初,大將軍爾硃勣以謀反伏誅,萬歲頗關涉,坐除名,配敦煌為戍卒。 其戍主甚驍武,每單騎深入突厥中,輒大克獲,突厥莫敢當。 其人深自矜負,數罵辱萬歲。 萬歲患之,自言亦有武用。 戍主試令騎射,笑曰:「小人定可。 」萬歲因請弓馬,復掠突厥中,大得六畜而歸。 戍主始善之,每與同行,輒入突厥數百里,名讋北夷。 竇榮定之擊突厥,萬歲詣轅門請自效。 榮定素聞其名,見而大悅。 因遣人謂突厥,當各遣一壯士決勝負。 突厥許諾,因遣一騎挑戰。 榮定遣萬歲出應之,萬歲馳斬其首而還。 突厥大驚,遂引軍去。 由是拜上儀同,領車騎將軍。 平陳之役,以功加上開府。 及高智慧等作亂江南,以行軍總管從楊素擊之。 萬歲自東陽別道而進,逾嶺越海,攻陷溪洞不可勝數。 前後七百餘戰,轉鬥千里,寂無聲問者十旬,遠近皆以萬歲為沒。 萬歲乃置書竹筒中,浮之水。 汲者得之,以言于素。 大悅,上其事。 文帝嘆嗟。 還,拜左領軍將軍。 先是,南寧夷爨玩降,拜昆州刺史,既而復叛。 遂以萬歲為行軍總管擊之。 入蜻蛉川,經弄凍,次小勃弄、大勃弄,至于南中。 賊前後屯據要害,萬歲皆擊破之。 行數百里,見諸葛亮紀功碑,銘其背曰:「萬歲後,勝我者過此。 」萬歲令左右倒其碑而進。 度西二河,入渠濫川,行千餘里,破其三十餘部。 諸夷大懼,遣使請降,獻明珠徑寸。 於是勒石頌美隋德。 萬歲請將爨玩入朝,詔許之。 爨玩陰有二心,不欲詣闕,因賂萬歲金寶,萬歲乃舍玩而還。 蜀王在益州,知其受賂,遣使將索之。 萬歲聞而悉以所得金寶沉之於江,索無所獲。 以功進柱國。 晉王廣甚欽敬之,待以交友之禮。 上知為晉王所善,令萬歲督晉王府軍事。 明年,爨玩復反。 蜀王秀奏萬歲受賂縱賊,致生邊患。 上令窮之,事皆驗,罪當死。 上數之,萬歲曰:「臣留玩者,恐其州有變,留以鎮撫。 臣還至瀘水,詔書方到,由是不將入朝,實不受賂。 」上以萬歲心有欺隱,大怒,顧有司曰:「將斬之。 」萬歲懼而服罪,頓首請命。 左仆射高熲、左衛大將軍元旻等進曰:「史萬歲雄略過人,每行兵用師之處,未嘗不身先士卒,雖古名將未能過也。 」上意稍解,於是除名。 歲余,復官爵。 尋拜河州刺史,復領行軍總管以備胡。 開皇末,突厥達頭可汗犯塞,上令晉王及楊素出靈武道,漢王諒與萬歲出馬邑道。 萬歲率柱國張定和、大將軍李藥王、楊義臣等出塞,至大斤山,遇虜。 達頭遣使問曰:「隋將為誰?」候騎曰:「史萬歲也。 」突厥復曰:「得非敦煌戍卒乎?」候騎曰:「是也。 」達頭聞而引去。 萬歲馳追百餘里乃及,擊大破之,逐北入磧數百里,虜遁逃而還。 楊素害其功,譖萬歲云:「突厥本降,初不為寇。 」遂寢其功。 萬歲數抗表陳狀,上未之悟。 會上從仁壽宮初還京師,廢皇太子,窮東宮黨與。 上問萬歲所在,萬歲實在朝堂,楊素見上方怒,因曰:「萬歲謁東宮矣。 」以激怒上。 上謂信然,令召萬歲。 時所將士卒在朝堂稱冤者數百人,萬歲謂曰:「吾今日為汝極言于上。 」及見上,言將士有功。 為朝廷所抑,詞氣憤厲,忤上。 上大怒,命左右Ξ殺之。 既而追悔不及,因下詔罪狀之。 萬歲死之日,天下士庶聞者,識與不識,無不冤惜。 萬歲為將,不修營伍,令士卒各隨所安,無警夜之備,虜亦不敢犯。 臨陣對敵,應變無方,號為良將。 子懷義嗣。 劉方,京兆長安人也。 性剛決,有膽氣。 仁周,承禦上士,以戰功拜上儀同。 隋文帝為丞相,方從韋孝寬破尉遲迥于相州,以功加開府,賜爵河陰縣侯。 文帝受禪,進爵為公。 開皇三年,從衛王爽破突厥于白道,進位大將軍。 後歷甘、瓜二州刺史。 仁壽中,交州俚人李佛子作亂,據越王故城。 左仆射楊素言方有將帥略,於是詔方為交州道行軍總管,統二十七營而進。 法令嚴肅,然仁而愛士。 長史、度支侍郎敬德亮從軍至尹州,疾甚,不能進,留之州館。 分別之際,方哀其危篤,流涕嗚咽,感動行路。 論者多之,稱為良將。 至都隆嶺,遇賊,方遣營主宋纂、何貴、嚴願等破之。 進兵臨佛子,先令人諭以禍福,佛子乃降,送於京師。 其有桀黠恐為亂者,皆斬之。 尋授驩州道行軍總管,以尚書右丞李綱為司馬,經略林邑。 方遣欽州刺史寧長真、驩州刺史李暈、上開府秦雄以步騎出越常,方親率大將軍張愻、司馬李綱舟師趣北境。 大業元年正月,軍至海口。 林邑王梵志遣兵守險,方擊走之。 師次闍梨江,賊據南岸立柵,方盛陳旗幟,擊金鼓,賊懼而潰。 既度江,行三十里,賊乘巨象,四面而至。 方以弩射象,象中瘡,卻蹂其陣,賊奔柵,因攻破之。 於是濟區慄,進至大緣江,所擊皆破。 經馬援銅柱,南行八日,至其國都。 林邑王梵志棄城奔海,獲其廟主金人,污其宮室,刻石紀功而還。 士卒腳腫死者十四五。 方在道遇患卒,帝甚傷惜之,下詔褒美,贈上柱國、盧國公。 子通仁嗣。 開皇中,有馮昱、王、楊武通、陳永貴、房兆,俱為邊將,名顯當時。 並不知何許人。 昱多權略,有武藝。 文帝初為丞相,以行軍總管與王誼、李威等討平叛蠻,拜柱國。 開皇初,又以行軍總管屯乙弗泊備胡,每戰常大克捷。 驍通善謝,每以行軍總管屯兵江北以禦陳,為陳人所憚。 伐陳之役,及高智慧反,攻討皆有殊績。 位柱國、白水郡公。 武通,弘農華陰人,性果烈,善馳射。 數以行軍總管討西南夷,以功封白水郡公,拜左武衛將軍。 時黨項羌屢為邊患,朝廷以其有威名,使鎮邊,歷岷、蘭二州總管。 復與周法尚討嘉州叛獠,法尚軍初不利,武通為賊斷歸路。 於是束馬懸車,出賊不意,頻戰破之。 賊知其孤軍無援,傾部落而至。 武通轉斗數百里,為賊所拒,四面路絶。 武通輕騎挑戰,墜馬,為賊所執,殺而啖之。 永貴,隴右胡人,本姓白,以勇烈,為文帝所親愛。 數以行軍總管領邊,每戰必單騎陷陣。 位柱國、蘭利二州總管,封北陳郡公。 兆,代人,本姓屋引氏,剛毅有武略。 頻為行軍總管攻胡,以功位至柱國、徐州總管。 並史失其事。 杜彥,雲中人也。 父遷,葛榮之亂,徙家于幽。 彥性勇決,善騎射。 仕周,以軍功累遷隴州刺史,賜爵永安縣伯。 隋文帝為丞相,從韋孝寬擊尉遲迥,以功進位上開府,改封襄武縣侯,拜魏郡太守。 開皇初,授丹州刺史,進爵為公。 征為左武衛將軍。 平陳之役,以行軍總管與韓擒相繼而進。 及陳平,賜物五千段,粟六千石,進位柱國,賜子寶安爵昌陽縣公。 高智慧等之作亂,復以行軍總管從楊素討平之,斬其渠帥。 賊李陀擁眾據彭山,彥襲擊破之,斬陀,傳其首。 又擊徐州、宜封二洞,悉平。 賜奴婢百餘口。 拜洪州總管,有能名。 及雲州總管賀婁子干卒,上悼惜者久之,因謂侍臣曰:「榆林國之重鎮,安得子干之輩乎?」後數日,上曰:「莫過杜彥。 」於是征拜雲州總管。 北夷畏憚,胡馬不敢至塞。 後朝廷追錄前功,賜子寶虔爵承縣公。 十八年,遼東之役,以行軍總管從漢王至營州。 上以彥曉習軍旅,令總統五十營事。 及還,拜朔州總管。 突厥寇雲州,上令楊素擊走之,猶恐為邊患,復拜彥雲州總管。 以疾征還,卒。 子寶虔,大業末,至文城郡丞。 第39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39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