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文明皇后馮氏,長樂信都人也。 父朗,秦、雍二州刺史、西城郡公。 母樂浪王氏。 後生於長安,有神光之異。 朗坐事誅,後遂入宮。 太武左昭儀,後之姑也,雅有母德撫養教訓。 年十四,文成踐極,以選為貴人,後立為皇后。 文成崩,故事國有大喪,三日後禦服器物一以燒焚,百官及中宮皆號泣而臨之。 後悲叫自投火,左右救之,良久乃蘇。 獻文即位,尊為皇太后。 丞相乙渾謀逆,獻文年十二,居于諒闇,太后密定大策,誅渾,遂臨朝聽政。 及孝文生,太后躬親撫養。 是後罷令不聽政事。 太后行不正,內寵李弈,獻文因事誅之。 太后不得意,遂害帝。 承明元年,尊曰太皇太后,復臨朝聽政。 後性聰達。 自入宮掖,粗學書計;及登尊極,省決萬機。 孝文詔罷鷹師曹,以其地為太后立報德佛寺。 太后與孝文游于方山,顧川阜有終焉之志。 因謂群臣曰:「舜葬蒼梧,二妃不從,豈必遠祔山陵,然後為貴哉?吾百歲後,神其安此。 」孝文乃詔有司營建壽陵于方山,又起永固石室,將終為清廟焉。 太和五年起作,八年而成,刊石立碑,頌太后功德。 太后以帝富於春秋,乃作《勸戒歌》三百餘章,又作《皇誥》十八篇,文多不載。 太后立文宣王廟于長安,又立思燕佛圖于龍城,皆刊石立碑。 太后又制,內屬五廟之孫、外戚六親緦麻,皆受復除。 性儉素,不好華飾,躬禦縵繪而已。 宰人上膳,案裁徑尺,羞膳滋味,減于故事十分之八。 太后嘗以體不安,服庵閭子,宰人昏而進粥,有蜒在焉,後舉匕得之。 帝時侍側,大怒,將加極罰,太后笑而釋之。 自太后臨朝專政,孝文雅性孝謹,不欲參決;事無鉅細,一稟于太后。 太后多智,猜忍,能行大事;殺戮賞罰,決之俄頃,多有不關帝者。 是以威福兼作,震動內外。 故杞道德、王遇、張祐、苻承祖等拔自微閹,歲中而至王公。 王睿出入臥內,數年便為宰輔。 賞賫千萬億計,金書鐵券,許以不死之詔。 李沖以器能受任,亦由見寵幃幄,密加錫賫,不可勝數。 後性嚴明,假有寵侍,亦無所縱。 左右纖介之愆,動加棰楚,多至百餘,少亦數十。 然性不宿憾,尋亦待之如初;或因此更加富貴,是以人人懷于利慾,至死而不思退。 太后曾與孝文幸靈泉池,宴群臣及蕃國使人、諸方渠帥,各令為其方舞。 孝文上壽,太后忻然作歌,帝亦和歌,遂命群臣各言其志,於是和歌者九十人。 太后外禮人望,元丕、游明根等頒賜金帛輿馬;每至褒美睿等,皆引丕參之,以示無私。 又自以過失,懼人議己,小有疑忌,便見誅戮。 迄後之崩,孝文不知所生。 至如李、李惠之徒,猜嫌覆滅者十餘家,死者數百人,率多枉濫,天下冤之。 十四年,崩于太和殿,年四十九。 其日有雄雉集於太華殿。 帝酌飲不入口五日,毀慕過禮。 謚曰文明太皇太后。 葬于永固陵,日中而反,虞于鑒玄殿。 詔曰:「尊旨從儉,不申罔極之痛;稱情允禮,仰損儉訓之德;進退思惟,倍用崩感。 又山陵之節,亦有成命;內則方丈,外裁奄坎。 脫于孝子之心有所不盡者,室中可二丈,墳不得過三十步。 今以陵萬世所仰,復廣為六十步。 孤負遺旨,益以痛絶!其幽房大小,棺槨質約,不設明器。 至于素帳縵茵瓷瓦之物,亦皆不置。 此則遵先志,從冊令。 俱奉遺事,而有從有違,未達者或以致怪。 梓宮之裡,玄堂之內,聖靈所憑,已一一奉遵,仰昭儉德。 其餘外事,有所不從,以盡痛慕之情。 其宣示遠近,著告群司,上明儉誨之美,下彰違命之失。 」及卒哭,孝文服衰,近臣從服。 三司以下外臣衰服者,變服就練;七品以下,盡除即吉。 設附祭于太和殿,公卿以下始親公事。 帝毀瘠,絶酒肉不禦者三年。 初,帝孝于太后,乃于永固陵東北里余營壽宮,遂有終焉瞻望之志。 及遷洛陽,乃自表瀍西以為山園之所,而方山虛宮號曰萬年堂雲。 文成元皇后李氏,梁國蒙縣人,頓丘王峻之妹也。 後之生也,有異於常。 父方叔,恆言此女當大貴。 及長,姿質美麗。 太武南征,永昌王仁出壽春,軍至後宅,因得後。 及仁鎮長安,遇事誅,後與其家人送平城宮。 高祖登白樓望見,美之。 乃下台,後得幸于齋庫中,遂有娠。 常太后後問後,知之,時守庫者亦私書於壁記之,別加驗問,皆符同。 及生獻文,拜貴人。 太安二年,太后令依故事。 令後具條記在南兄弟,及引所結宗兄洪之,悉以付託。 臨決,每一稱兄弟,拊胸慟泣,遂薨。 後謚曰元皇后,葬金陵,配饗太廟。 獻文思皇后李氏,中山安喜人,南郡王惠之女也。 姿德婉淑,年十八。 以選入東宮。 獻文即位,為夫人,生孝文帝。 皇興三年,薨,葬金陵。 承明元年,追崇號謚,配饗太廟。 孝文貞皇后林氏,平涼人也。 父勝,位平涼太守。 叔父金閭,起自閹官。 獻文初,為定州刺史,為乙渾所誅,及勝兄弟皆死。 勝無子,有二女入掖庭。 後容色美麗,得幸于孝文,生皇子恂。 以恂將為儲貳,太和七年,後依舊制薨。 帝仁恕不欲襲前事,而稟文明太后意,故不果行。 謚曰貞皇后,葬金陵。 及恂以罪賜死,有司奏追廢后為庶人。 孝文廢皇后馮氏,太師熙之女也。 太和十七年,孝文既終喪,太尉元丕等表以長秋未建,六宮無主,請正內位。 孝文從之,立後為皇后,恩遇甚厚。 孝文後重引後姊昭儀至洛,稍有寵,後禮愛漸衰。 昭儀自以年長,且前入宮掖,素見待念,輕後而不率妾禮。 後雖性不妒忌,時有愧恨之色。 照儀規為內主,譖構百端,尋廢后為庶人。 後貞謹有德操,遂為練行尼,後終於瑤光佛寺。 孝文幽皇后亦馮熙女。 母曰常氏。 本賤微,得幸于熙,熙元妃公主薨後,遂主家事。 生後與北平公夙。 文明太皇太后欲家世貴寵,乃簡熙二女,俱入掖庭,時年十四。 其一早卒。 後有姿媚,偏見愛幸。 未幾,疾病。 太后乃遣還家為尼,帝猶留念焉。 歲余而太后崩,帝服終,頗存訪之。 又聞後素疹痊除,遣閹官雙三念璽書勞問,遂迎赴洛陽。 及至,寵愛過本初。 當夕,宮人稀復進見。 拜為左昭儀,後立為皇后。 帝頻歲南征,後遂與中官高菩薩私亂。 及帝在汝南不豫,後便公然醜恣,中常侍雙蒙等為其心腹。 是時彭城公主,宋王劉昶子婦也,年少嫠居。 北平公馮夙,後之周母弟也。 後求婚于孝文,孝文許之。 公主志不願,後欲強之,婚有日矣。 公主密與侍婢及僮從十餘人,乘輕車,冒霖雨,赴懸瓠,奉謁孝文,自陳本意。 因言後與菩薩亂狀。 帝聞,因駭愕,未之信,而秘匿之。 此後後漸憂懼。 與母常氏求托女巫,禱厭孝文疾不起;一旦得如文明太后輔少主稱命者,賞報不貲。 又取三牲,宮中祆祠,假言祈福,專為左道。 母常或自詣宮中,或遣侍婢與相報答。 第7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7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