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帝即位,遷左小宮伯,出為隨州刺史,進位大將軍。 後征還,遇皇妣寢疾三年,晝夜不離左右,以純孝稱。 宇文護執政,尤忌帝,屢將害焉。 賴大將軍侯伏侯壽等救護以免。 後襲爵隋國公。 周武既為皇太子娉帝長女為妃,益加禮重。 齊王憲言于周武曰:「普六茹堅相貌,臣每見之,不覺自失。 恐非人下,請早除之。 」周武曰:「此止可為將耳。 」內史王軌驟諫曰:「皇太子非社稷主,普六茹堅有反相。 」周武不悅曰:「必天命,將若之何?」帝甚懼,深自晦匿。 後從周武平齊,進柱國。 又與齊王憲破齊任城王湝于冀州,除定州總管。 先是州城門久閉不行,齊人白:「文宣時,或請開之,文宣不許,曰:『當有聖人啟之。 』」及帝至而開之,莫不驚異。 遷亳州總管。 周宣帝即位,以後父,征拜上柱國、大司馬。 大象初,遷太后丞、右司武,俄轉大前疑。 周宣每巡幸,恆委以居守。 時周宣為《刑經聖制》,其法深刻,帝以法令滋章,非興化之道,切諫,不納。 帝位望益隆,周宣頗以為忌。 時周宣四幸女併為皇后,爭寵相毀。 周宣每謂後曰:「必族滅爾家。 」因召帝,命左右曰:「若色動,即殺之。 」帝容色自若,遂免。 大象二年五月,以帝為揚州總管,將發,暴足疾而止。 乙未,周宣不悆。 時靜帝幼沖,前內史上大夫鄭譯、禦正大夫劉昉以帝皇后之父,眾望所集,遂矯詔引帝入侍疾。 因受遺輔政,都督內外諸軍事。 帝恐周氏諸王在籓生變,稱趙王招將嫁女于突厥為詞以征之。 己酉,周宣崩。 庚戌,靜帝詔假黃鉞、左大丞相,百官總己而聽焉。 以正陽宮為丞相府,以鄭譯為長史,劉悆昉為司馬,具置僚佐。 周宣時刑政峻酷者,悉更以寬大之制,天下歸心矣。 六月,趙王招、陳王純、趙王盛、代王達、滕王悄並至長安。 相州總管尉遲迥自以宿將,至是不能平,遂舉兵。 趙、魏之士響應,旬日間,眾至十餘萬。 宇文冑以滎州,石悆以建州,席毗以沛郡,毗弟叉羅以兗州,皆應。 迥遣子質于陳,以求援。 帝命上柱國、鄖公韋孝寬討之。 雍州牧、畢王賢及趙、陳等五王謀作亂,帝執賢斬之,而掩趙王等罪。 因詔五王劍履上殿。 入朝不趨,以安之。 時五王陰謀滋甚,帝以酒餚造趙王,觀其指。 趙王伏甲于臥內,帝賴元冑以免,於是誅趙、越二王。 八月庚午,韋孝寬破尉遲迥,斬之,傳首闕下,餘黨悉平。 初,迥之亂,鄖州總管司馬消難據州應迥,淮南州縣多從之。 襄州總管王誼討之,消難奔陳。 荊、郢群蠻乘釁而起,命亳州總管賀若誼討平之。 先是,上柱國王謙為益州總管,亦擁眾邑、蜀,以匡複為辭。 帝以東夏、山南為事,未遑致討,謙遂屯劍口,陷始州。 至是,乃命上柱國梁睿討平之,傳首闕下。 隳劍閣之險,以絶好亂之萌焉。 九月壬子,周帝進帝大丞相。 十月,周帝詔追贈皇曾祖烈為柱國、太保、都督十州諸軍事、徐州刺史、隋國公,謚曰康。 皇祖禎為柱國、都督十三州諸軍事、同州刺史、隋國公,謚曰獻。 皇考忠為上柱國、太師、大塚宰、都督十三州諸軍事、雍州牧。 壬戌,誅陳王純。 周帝進帝大塚宰,五府總于天官。 十一月辛未,誅代王達、滕王悄。 十二月甲子,周帝授帝相國,總百揆,去都督內外諸軍事、大塚宰之號,進爵為王。 以隋州之崇業,鄖州之安陸、城陽,溫州之宜人,應州之平靖、上明,順州之淮南,士州之永川,昌州之廣昌、安昌,申州之義陽、淮安,息州之新蔡、建安,豫州之汝南、臨潁、廣寧、初安,蔡州之蔡陽,郢州之漢東二十郡為隋國。 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備九錫之禮。 加璽紱、遠遊冠,相國印綠綟綬,位在諸侯王上。 隋國置丞相以下,一依舊式。 帝再讓,乃受王爵,十郡而已。 周帝詔進皇祖、皇考爵併為王,夫人為王妃。 大定元年二月壬子,下令曰:「以前賜姓,皆復其舊。 」甲寅,帝受九錫之禮。 丙辰,周帝又詔帝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乘金根車,駕六馬,備五時副車,置旄頭雲罕;樂舞八佾,設鐘諄宮縣;王妃為王后,世子為太子。 前後三讓,乃受。 俄而下詔,依唐虞、漢魏故事。 帝三讓,不許。 乃遣太傅、上柱國、巳國公椿奉冊曰: 咨爾相國隋王,粵若上古之初。 爰啟清濁,降符授聖,為天下君;事上帝而理兆庶,和百靈而利萬物;非以區宇之富,未以宸極為尊。 大庭、軒轅以前,驪連、赫胥之日,咸以無為無慾,不將不迎。 遐哉,其詳不可聞已。 厥有載籍,遺文可觀,聖莫逾于堯,美未過于舜。 堯得太尉,已作運衡之篇;舜遇司空,便敘菁華之竭。 褰裳脫屣,二宮設饗,百官歸禹,若帝之初。 斯蓋上則天時,不敢不授;下祗天命,不敢不受。 湯代于夏,武革于殷,干戈揖讓,雖復異揆,應天順人,其道靡異。 自漢迄晉,有魏至周,天歷逐獄訟之歸,神鼎隨謳歌之去。 道高者稱帝,祿盡者不王;與夫文祖神宗,無以別也。 周德將盡,禍難頻興。 宗戚奸回,咸將竊發,顧瞻宮闕,將圖宗社。 籓維連率,逆亂相尋,搖蕩三方,不合如礪。 蛇行鳥攫,投足無所。 王受天明命,睿德在躬。 救頽運之艱,匡墜地之業;援大川之溺,救燎原之火;除群凶于城社,廓妖氣于遠服。 至德合于造化,神用洽于天壤;八極九野,萬方四裔,圓首方足,莫不樂推。 往歲長星夜掃,經天晝見。 八風比夏後之作,五緯同漢帝之聚,除舊之征,昭然在上。 近者赤雀降祉,玄龜效靈,鐘石變音,蛟魚出穴,有新之貺,煥焉在下。 九區歸往,百靈協贊,人神屬望,我不獨知。 仰祗皇靈,俯順人願,敬以帝位,禪于爾躬。 天祚告窮,天祿永終。 于戲!王其允執厥和,儀刑典訓;升圓丘而敬蒼昊,禦皇極而撫黔黎,副率土之心,恢無疆之祚,可不盛歟! 第6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6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