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舟山及蔣山柏林,冬月常多采醴,後主以爲甘露之瑞。 前後災異甚多。 有神自稱老子,游于都下,與人對語而不見形,言吉凶多驗,得酒輒釂之,經三四年乃去。 船下有聲雲「明年亂」。 視之,得嬰兒長三尺而無頭。 蔣山衆鳥鼓兩翼以拊膺,曰「奈何帝!奈何帝!」又建鄴城無故自壞。 青龍出建陽門,井湧霧,赤地生黑白毛,大風拔朱雀門,臨平湖草舊塞,忽然自通。 後主又夢黃衣人圍城,乃盡去繞城橘樹。 又見大蛇中分,首尾各走。 夜中索飲,忽變爲血。 有血沾階至于坐床頭而火起。 有狐入其床下,捕之不見。 以爲祅,乃自賣于佛寺爲奴以禳之。 于郭內大皇佛寺起七層塔,未畢,火從中起,飛至石頭,燒死者甚衆。 又采木湘州,擬造正寢,筏至牛渚磯,盡沒水中,既而漁人見筏浮于海上。 起齊雲觀,國人歌曰:「齊雲觀,寇來無際畔。 」始北齊末,諸省官人多稱省主,未幾而滅。 至是舉朝亦有此稱,識者以爲省主,主將見省之兆。 隋文帝謂仆射高熲曰:「我爲百姓父母,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命大作戰船。 人請密之,隋文帝曰:「吾將顯行天誅,何密之有!使投柿于江,若彼能改,吾又何求。 」及納梁蕭瓛、蕭岩,隋文愈忿,以晉王廣爲元帥,督八十總管致討。 乃送璽書,暴後主二十惡。 又散寫詔書,書三十萬紙,遍喻江外。 諸軍既下,江濱鎮戍相繼奏聞。 新除湘州刺史施文慶、中書舍人沈客卿掌機密,並抑而不言。 初蕭岩、蕭瓛之至也,德教學士沈君道夢殿前長人,朱衣武冠,頭出欄上,攘臂怒曰:「那忽受叛蕭誤人事。 」後主聞之,忌二蕭,故遠散其衆,以岩爲東揚州刺史,瓛爲吳州刺史。 使領軍任忠出守吳興郡,以襟帶二州。 使南平王嶷鎮江州,永嘉王彥鎮南徐州。 尋召二王赴期明年元會,命緣江諸防船艦,悉從二王還都爲威勢,以示梁人之來者,由是江中無一斗船。 上流諸州兵,皆阻楊素軍不得至。 都下甲士尚十餘萬人。 及聞隋軍臨江,後主曰:「王氣在此,齊兵三度來,周兵再度至,無不摧沒。 虜今來者必自敗。 」孔范亦言無渡江理。 但奏伎縱酒,作詩不輟。 三年春正月乙丑朔,朝會,大霧四塞,入人鼻皆辛酸。 後主昏睡,至晡時乃罷。 是日,隋將賀若弼自北道廣陵濟,韓擒趨橫江濟,分兵晨襲採石,取之。 進拔姑孰,次於新林。 時弼攻下京口,緣江諸戍望風盡走,弼分兵斷曲阿之沖而入。 丙寅,採石戍主徐子建至告變。 戊辰,乃下詔曰:「犬羊陵縱,侵竊郊畿,蜂蠆有毒,宜時掃定,朕當親禦六師,廓清八表,內外並可戒嚴。 」於是以蕭摩訶爲皇畿大都督,樊猛爲上流大都督,樊毅爲下流大都督,司馬消難、施文慶並爲大監軍,重立賞格,分兵鎮守要害,僧尼道士盡皆執役。 庚午,賀若弼攻陷南徐州。 辛未,韓擒又陷南豫州。 隋軍南北道併進。 辛巳,賀若弼進軍鍾山,頓白土岡之東南,衆軍敗績。 弼乘勝進軍宮城,燒北掖門。 是時,韓擒率衆自新林至石子岡,鎮東大將軍任忠出降擒,仍引擒經朱雀航趣宮城,自南掖門入。 城內文武百司皆遁出,唯尚書仆射袁憲、後合舍人夏侯公韻侍側。 憲勸端坐殿上,正色以待之。 後主曰:「鋒刃之下,未可及當,吾自有計。 」乃逃于井。 二人苦諫不從,以身蔽井,後主與爭久之方得入。 沈後居處如常。 太子深年十五,閉合而坐,舍人孔伯魚侍焉。 戍士叩合而入,深安坐勞之曰:「戎旅在涂,不至勞也。 」既而軍人窺井而呼之,後主不應。 欲下石,乃聞叫聲。 以繩引之,驚其太重,及出,乃與張貴妃、孔貴人三人同乘而上。 隋文帝聞之大驚。 開府鮑宏曰:「東井上于天文爲秦,今王都所在,投井其天意邪。 」先是江東謡多唱王獻之桃葉辭,云:「桃葉復桃葉,度江不用烜,但度無所苦,我自接迎汝。 」及晉王廣軍于六合鎮,其山名桃葉,果乘陳船而度。 丙戌,晉王廣入據台城,送後主于東宮。 三月己巳,後主與王公百司,同發自建鄴,之長安。 隋文帝權分京城人宅以俟,內外修整,遣使迎勞之,陳人謳詠,忘其亡焉。 使還奏言:「自後主以下,大小在路,五百里纍纍不絶。 」隋文帝嗟嘆曰:「一至于此。 」及至京師,列陳之輿服器物于庭,引後主于前,及前後二太子、諸父諸弟衆子之爲王者,凡二十八人;司空司馬消難、尚書令江總、仆射袁憲、驃騎蕭摩訶、護軍樊毅、中領軍魯廣達、鎮軍將軍任忠、吏部尚書姚察、侍中中書令蔡征、左衛將軍樊猛,自尚書郎以上二百餘人,文帝使納言宣詔勞之。 次使內史令宣詔讓後主,後主伏地屏息不能對,乃見宥。 隋文帝詔陳武、文、宣三帝陵,總給五戶分守之。 初,武帝始即位,其夜奉朝請史普直宿省,夢有人自天而下,導從數十,至太極殿前,北面執玉策金字曰:「陳氏五帝三十二年。 」及後主在東宮時,有婦人突入,唱曰「畢國主」。 有鳥一足,集其殿庭,以嘴畫地成文,曰:「獨足上高台,盛草變爲灰,欲知我家處,朱門當水開。 」解者以爲獨足蓋指後主獨行無衆,盛草言荒穢,隋承火運,草得火而灰。 及至京師,與其家屬館于都水台,所謂上高台當水也。 其言皆驗。 或言後主名叔寶,反語爲「少福」,亦敗亡之征雲。 既見宥,隋文帝給賜甚厚,數得引見,班同三品。 每預宴,恐致傷心,爲不奏吳音。 後監守者奏言:「叔寶雲,‘既無秩位,每預朝集,願得一官號’。 」隋文帝曰:「叔寶全無心肝。 」監者又言:「叔寶常耽醉,罕有醒時。 」隋文帝使節其酒,既而曰:「任其性;不爾,何以過日。 」未幾,帝又問監者叔寶所嗜。 對曰:「嗜驢肉。 」問飲酒多少?對曰:「與其子弟日飲一石。 」隋文帝大驚。 及從東巡,登芒山,侍飲,賦詩曰:「日月光天德,山川壯帝居,太平無以報,願上東封書。 」並表請封禪,隋文帝優詔謙讓不許。 後從至仁壽宮,常侍宴,及出,隋文帝目之曰:「此敗豈不由酒;將作詩功夫,何如思安時事。 當賀若弼度京口,彼人密啓告急,叔寶爲飲酒,遂不省之。 高熲至日,猶見啓在床下,未開封。 此亦是可笑,蓋天亡也。 昔苻氏所徵得國,皆榮貴其主。 苟欲求名,不知違天命,與之官,乃違天也。 」 隋文帝以陳氏子弟既多,恐京下爲過,皆分置諸州縣,每歲賜以衣服以安全之。 後主以隋仁壽四年十一月壬子,終於洛陽,時年五十二。 贈大將軍,封長城縣公,諡曰煬。 葬河南洛陽之芒山。 第4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南史》
第4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