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首閨怨詞。 上闋寫玉人佇立池邊,悵望一彎纖月,妙在不寫抬頭望月,而寫凝望水中之彎月。 無限情思,俱從倒影中映出。 下闋抒情,卻不從眼前景入筆,而是從與江燕曉別寫起,再嘆紅減春休,最後歸到西風吹拂梧桐深林的深夜,回應上闋「月明池閣夜來秋。 」寫景清麗,迴環往複。 頗有清空之氣。 誠如周濟所言:「夢窗每于空際轉身,非具大神力不能。 」 齊天樂 吳文英 煙波桃葉西陵路①,十年斷魂潮尾。 古柳重攀,輕鷗驟別,陳跡危亭獨倚。 涼颸乍起②,渺煙磧飛帆③,暮山橫翠。 但有江花,共臨秋鏡照憔悴④。 華堂燭暗送客,眼波回盼處⑤,芳艷流水。 素骨凝冰,柔蔥蘸雪,猶憶分瓜深意⑥。 清尊未洗,夢不濕行雲⑦,漫沾殘淚。 可惜秋宵,亂蛩疏雨裡。 [註釋] ①西陵:樂府詩:「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 」桃葉、西陵皆指所思戀之人。 ②涼颸:涼風。 ③磧:沙洲。 ④秋鏡:秋水如鏡。 ⑤柔蔥:喻手指。 ⑥分瓜:段成式詩:「猶憐最小分瓜日。 」 ⑦行云:美人。 [賞析] 這首詞的內容是憶戀小妾。 上闋寫故地重遊,昔日「江花」依舊,佳人不在,極盡哀愁。 下闋第一句追憶離別情景。 「素骨」、「柔蔥」,狀寫佳人的嫵媚;「分瓜深意」寫二人的親密無間。 「夢不濕行雲」寫出對佳人的無盡思念。 最後以「秋宵」、「亂蛩疏雨」結束,淒涼景襯淒涼情,更增無限淒涼。 花犯·郭希道送水仙索賦 吳文英 小娉婷①,清鉛素靨②,蜂黃暗偷暈③,翠翹欹鬢④。 昨夜冷中庭,月下相認。 睡濃更苦淒風緊。 驚回心未穩。 送曉色、一壺蔥茜⑤。 才知花夢準。 湘娥化作此幽芳⑥,凌波路、古岸雲沙遺恨。 臨砌影,寒香亂、凍梅藏韻。 熏爐畔、旋移傍枕,還又見、玉人垂紺鬒⑦。 料喚賞、清華池館⑧,台杯須滿引⑨。 [註釋] ①聘婷:美貌。 ②清鉛素靨:喻水仙花白瓣。 靨:笑窩。 ③蜂黃:喻水仙花蕊。 ④翠翹:翠玉妝飾,喻水仙綠葉。 ⑤一壺蔥茜:即一盆青翠水仙。 ⑥湘娥:湘水女神。 ⑦紺(gàn):黑青色;鬒(zhěn):美髮。 ⑧清華:夢窗詞有《婆羅門引·郭清華席上》,清華疑即郭希道。 ⑨台杯:大小杯重疊成套,稱台杯。 [賞析] 這是首詠水仙的詠物詞。 上闋前四句用比喻描寫花、蕊、葉。 「昨夜」以下,寫出詞人對於水仙的無限珍惜。 惜花之情描繪得極盡細膩委婉。 下闋以典故形式給水仙以更幽美的形象。 下闋開頭又將水仙花喻為湘娥,使之有了更為豐富的文化內涵。 「臨砌影」又將水仙比為「凍梅」。 「熏爐畔」數句寫詞人愛水仙的痴迷之態。 「料喚賞」說出感謝郭氏送水仙的真情。 全詞虛虛實實、真真幻幻,將水仙刻畫得形神畢肖。 霜葉飛①·重九 吳文英 斷煙離緒,關心事、斜陽紅隱霜樹。 半壺秋水薦黃花,香噀西風雨②。 縱玉勒、輕飛迅羽③。 淒涼誰弔荒台古④。 記醉蹋南屏⑤,彩扇咽寒蟬,倦夢不知蠻素⑥。 聊對舊節傳杯,塵箋蠹管⑦,斷闋經歲慵賦。 小蟾斜影轉東籬⑧,夜冷殘蛩語。 早白髮緣愁萬縷。 驚飆從卷烏紗去⑨。 漫細將、茱萸看⑩,但約明年,翠微高處⑾。 [註釋] ①霜葉飛:周邦彥創調。 ②噀(xùn):含在口中而噴出。 ③玉勒:指馬。 迅羽:飛鳥。 ④荒台:彭城(徐州)戲馬台。 項羽閲兵于此,南朝宋武帝重陽日曾登此台。 ⑤南屏:南屏山在杭州西南三里,峰巒聳秀,環立若屏。 ⑥蠻素:指歌舞姬。 ⑦塵箋蠹管:信紙蒙塵,筆管長蟲。 ⑧東籬:用陶淵明重陽待酒東籬事。 ⑨烏紗:《舊唐書·輿服志》:「烏紗帽者,視朝及見宴賓客之服也。 」此用晉孟嘉登高落帽故事。 ⑩茱萸:古俗,重陽登高戴茱萸花。 ⑾翠微:山氣青綠色,代指山。 [賞析] 這是一首借景抒懷之作。 寫重陽節感時傷今的無限愁緒。 開頭「斷煙離緒」,指離別之苦,「醉踏南屏」是往事在眼前浮現,佳人未曾入夢與己相會,更增哀傷無限。 下闋第一句「舊節傳杯」,再憶當年曾與佳人共歡,使人白髮頻生。 而今只剩下自己,但仍希望:明年重九的登高與佳人重逢。 全詞以遊蹤為主綫,穿插有關重陽的典故,昭示本人的一段艷情,頗有一種淒迷之美。 宴清都·連理海棠 吳文英 綉幄鴛鴦柱①。 紅情密,膩雲低護秦樹②。 芳根兼倚,花梢鈿合③,錦屏人妒④。 東風睡足交枝⑤,正夢枕、瑤釵燕股⑥。 障灧蠟、滿照歡叢⑦,嫠蟾冷落羞度⑧。 第6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詞三百首》
第6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