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性端直少華,沉深有志略,堅實難傾動。 少好章句,頗綜文詞。 世宗廣開幕府,引為記室參軍,委以腹心之任。 世宗入輔朝政,召為開府長史。 時勛將親族兵客在都下放縱,多行不軌,孫騰、司馬子如之門尤劇。 昂受世宗密旨,以法繩之,未幾之間,內外齊肅。 遷尚書左丞,其年,又兼度支尚書。 左丞之兼尚書,近代未有,唯昂獨為冠首,朝野榮之。 武定六年,甘露降于宮闕,文武官僚同賀顯陽殿。 魏帝問仆射崔暹、尚書楊愔等曰:「自古甘露之瑞,漢、魏多少,可各言往代所降之處,德化感致所由。 」 次問昂,昂曰:「案《符瑞圖》,王者德致于天,則甘露降。 吉凶兩門,不由符瑞,故桑雉為戒,實啟中興,小鳥孕大,未聞福感。 所願陛下雖休勿休。 」 帝為斂容曰:「朕既無德,何以當此。 」 齊受禪,遷散騎常侍,兼太府卿、大司農卿。 二寺所掌,世號繁劇,昂校理有術,下無奸偽,經手歷目,知無不為,朝廷嘆其至公。 又奏上橫市妄費事三百一十四條,詔下,依啟狀速議以聞。 其年,與太子少師邢邵議定國初禮,仍封華陽縣男。 又詔刪定律令,損益禮樂,令尚書右仆射薛琡等四十三人在領軍府議定。 又敕昂云:若諸人不相遵納,卿可依事啟聞。 ” 昂奉敕笑曰:「正合生平之願。 」 昂素勤慎,奉敕之後,彌自警勖,部分科條,校正今古,所增損十有七八。 轉廷尉卿。 昂本性清嚴,凡見黷貨輩,疾之若仇,以是治獄文深,世論不以平恕相許。 顯祖幸東山,百官預宴,升射堂。 帝召昂于禦坐前,謂曰:“舊人多出為州,我欲以台閣中相付,當用卿為令仆,勿望刺史。 卿六十外當與卿本州,中間州不可得也。 ”後九卿以上陪集東宮,帝指昂及尉瑾、司馬子瑞謂太子曰:“此是國家柱石,汝宜記之。 ”未幾,復侍宴金鳳台,帝曆數諸人,咸有罪負,至昂曰:「崔昂直臣,魏收才士,婦兄妹夫,俱省罪過。 」 天保十年,策拜儀同燕子獻,百司陪列,昂在行中。 帝特召昂至禦所,曰:「歷思群臣可綱紀省闥者,唯冀卿一人。 」 即日除為兼右仆射。 數日後,昂因入奏事,帝謂尚書令楊愔曰:“昨不與崔昂正者,言其太速,欲明年真之。 終是除正,何事早晚,可除正仆射。 ” 明日,即拜為真。 楊愔曰:“昨不與崔昂正者,言其太速,欲明年真之。 終是除正,何事早晚,可除正仆射。 ” 明日,即拜為真。 楊愔少時與昂不平,顯祖崩後,遂免昂仆射,除儀同三司。 後坐事除名。 卒祠部尚書。 昂有風調才識,舊立堅正剛直之名。 然好探揣上意,感激時主,或列陰私罪失,深為顯祖所知賞,發言獎護,人莫之能毀。 議曹律令,京畿密獄,及朝廷之大事多委之。 尚嚴猛,好行鞭撻,雖苦楚萬端,對之自若。 前者崔暹、季舒為之親援,後乃高德政是其中表,常有挾恃,意色矜高,以此不為名流所服。 子液嗣。 唐·李百藥 《北齊書》,五十捲,其中本紀八卷,列傳四十二卷,唐李百藥撰。 北魏末年,北方六鎮發生聲勢浩大的反叛浪潮,後出身于懷朔鎮低級武官的高歡獲得了對二十餘萬鮮卑人的領導權,控制了北魏朝政。 公元534年,高歡所立的孝武帝元修被逼西奔長安,高歡於是另立孝靜帝元善見,遷都鄴城,史稱東魏。 公元550年,高歡之子高洋廢孝靜帝自立,建立北齊。 東魏、北齊統治區域南至長江,與梁、陳兩朝先後對峙,西邊在今山西、河南、湖北,與西魏、北周分界。 公元577年,北齊被北周吞併。 《北齊書》本名《齊書》,宋時才加一「北」字而成今名。 它雖以記載北齊歷史為主,但實際上記述了從高歡起兵到北齊滅亡前後約八十年的歷史,集中反映了東魏、北齊王朝的盛衰興亡。 李百藥(公元565648年),字重規,定州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出身仕宦之家。 李百藥從小好學,博覽經史著作,隋初曾任太子舍人,襲父爵為安平公。 貞觀二十二年卒,享年八十四歲。 北齊政權中,皇族內部叔侄、兄弟相互殘殺,使這個二十年的短命王朝換了六個皇帝。 《北齊書》對封建統治者之間的權勢爭奪有較多的敘述。 《北齊書》在流傳過程中殘缺嚴重,現在只有十七卷保持原貌,其他都是後人用。 《北史》等著作增補,這使《北齊書》的價值大大降低。 但即便如此,它還是為我們瞭解東魏、北齊歷史提供了一部斷代史著作。 第8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齊書》
第8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