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居,龍驤將軍、領民別將。 正光末,六鎮反亂,薩乃將家避難南下,奔爾朱榮于秀容。 後從榮入洛,以軍功除揚武軍帳內統軍,賜爵江夏子。 從平葛榮,累前後功,加鎮南將軍。 榮死後,從爾朱兆入洛,補帳內大都督,從兆拒戰于韓陵。 兆敗,薩以所部降。 高祖以為第三領民酋長,累遷秦州鎮城都督、北雍州刺史。 天平中,轉東壽陽三泉都督。 元象中,行燕州,累遷臨川領民大都督,賜爵長廣伯。 時茹茹寇鈔,屢為邊害,高祖撫納之,遣薩將命。 還,拜儀同三司。 出為五城大都督,鎮河陽。 又加車騎大將軍、開府,進封行唐縣公,減勃海三百戶以增其封。 仍授晉州刺史,別封安陵縣男,邑二百戶,加驃騎大將軍。 齊受禪,改封義陽郡公。 慕容儼,字恃德,清都成安人,慕容廆之後也。 父叱頭,魏南頓太守,身長一丈,腰帶九尺。 武平初,追贈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左仆射、持節、都督滄恆二州軍事、恆州刺史。 儼容貌出群,衣冠甚偉,不好讀書,頗學兵法,工騎射。 正光中,魏河間王元琛率眾救壽春,闢儼左廂軍主,以戰功賞帛五十匹。 軍次西硤石,因解渦陽之圍,平倉陵城、荊山戍。 梁遣將鄭僧等要戰,儼擊之,斬其將蕭喬,梁人奔遁。 又襲破王神念等軍,擒二百餘人,神念僅以身免。 三年,梁遣將攻東豫州,大都督元寶掌討之。 儼為別將。 鄭海珍與戰,斬其軍主朱僧珍、軍副秦太。 又擊賊王苟于陽夏,平之。 孝昌中,爾朱榮入洛,授儼京畿南面都督。 永安中,西荊州為梁將曹義宗所圍,儼應募赴之。 時北育太守宋帶劍謀叛,儼乃輕騎出其不意,直至城下,語云:「大軍已到,太守何不迎?」帶劍造次惶恐不知所為,便出迎,儼即執之,一郡遂定。 又破梁將馬元達、蔡天起、柳白嘉等,累有功。 除強弩將軍。 與梁將王玄真、董當門等戰,並破之,解穰城圍,克複南陽、新鄉。 轉積射將軍,持節、豫州防城大都督。 爾朱敗,與豫州刺史李恩歸高祖。 以勛累遷安東將軍、高梁太守,轉五城太守、東雍州刺史。 沙苑之敗,西魏荊州刺史郭鸞率眾攻儼,拒守二百餘日,晝夜力戰,大破鸞軍,追斬三百餘級,又擒西魏刺史郭他。 時諸州多有翻陷,唯儼獲全。 進號鎮南將軍。 武定三年,率師解襄州圍。 頻使茹茹。 又從攻玉壁,賜帛七百匹並衣帽等。 五年,鎮河橋五城。 侯景叛,儼擊陳郡賊,獲景麾下庫狄曷賴及偽暑太守鄭道合、兗州刺史王彥夏、行台狄暢等,擒斬百餘級。 旋軍項城,又擒景偽署刺史辛光及蔡遵,並其部下二千人。 六年,除譙州刺史,屢有戰功,多所降附。 七年,又除膠州刺史。 天保初,除開府儀同三司。 六年,梁司徒陸法和、儀同宋蒨等率其部下以郢州城內附。 時清河王岳帥師江上,乃集諸軍議曰:「城在江外,人情尚梗,必須才略兼濟,忠勇過人,可受此寄耳。 」 眾咸共推儼。 岳以為然,遂遣鎮郢城。 始入,便為梁大都督侯瑱、任約率水陸軍奄至城下。 儼隨方禦備,瑱等不能克。 又于上流鸚鵡洲上造荻洪竟數里,以塞船路。 人信阻絶,城守孤懸,眾情危懼,儼導以忠義,又悅以安之。 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號城隍神,公私每有祈禱。 於是順士卒之心,乃相率祈請,冀獲冥祐。 須臾,衝風欻起,驚濤湧激,漂斷荻洪。 約復以鐵鎖連治,防禦彌切。 儼還共祈請,風浪夜驚,復以斷絶,如此者再三。 城人大喜,以為神功。 瑱移軍于城北,造柵置營,焚燒坊郭,產業皆盡。 約將戰士萬餘人,各持攻具,于城南置營壘,南北合勢。 儼乃率步騎出城奮擊,大破之,擒五百餘人。 先是郢城卑下,兼土疏頽壞,儼更修繕城雉,多作大樓。 又造船艦,水陸備具,工無暫闕。 蕭循又率眾五萬,與瑱、約合軍,夜來攻擊。 儼與將士力戰終夕,至明,約等乃退。 追斬瑱驍將張白石首,瑱以千金贖之,不與。 夏五月,瑱、約等又相與併力,悉眾攻圍。 城中食少,糧運阻絶,無以為計,唯煮槐楮、桑葉並紵根、水萍、葛、艾等草及靴、皮帶、觔角等物而食之。 人有死者,即取其肉,火別分啖,唯留骸骨。 儼猶申令將士,信賞必罰,分甘同苦,死生以之。 自正月至于六月,人無異志。 後蕭方智立,遣使請和。 顯祖以城在江表,據守非便,有詔還之。 儼望帝,悲不自勝。 帝呼令至前,執其手,持儼鬚鬢,脫帽看發,嘆息久之。 謂儼曰:「觀卿容貌,朕不復相識,自古忠烈,豈能過此!」儼對曰:「臣恃陛下威靈,得申愚節,不屈豎子,重奉聖顏。 今雖夕死,沒而無恨。 」 帝嗟稱不已。 除趙州刺史,進伯為公,賜帛一千匹、錢十萬。 九年,又討賊有功,賜帛一百匹、錢十萬。 十年,詔除揚州行台,與王貴顯、侯子監將兵衛送蕭莊。 築郭默、若邪二城。 與陳新蔡太守魯悉達戰大蛇洞,破走之。 又監蕭莊、王琳軍,與陳將侯瑱、侯安都戰于蕪湖,敗歸。 皇建初,別封成陽郡公。 天統二年,除特進。 四年十月,又別封猗氏縣公,並賜金銀酒鐘各一枚、胡馬一匹。 五年四月,進爵為義安王。 武平元年,出為光州刺史。 儼少任俠,交通輕薄,遨遊京洛間。 及從征討,每立功效,經略雖非所長,而有將帥之節。 所歷諸州,雖不能清白守道,亦不貪殘。 卒,贈司徒、尚書令。 子子顒,給事黃門侍郎。 爾朱將帥,義旗建後歸順立功者,武威牒舍樂、代郡范舍樂亦致通顯。 第5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齊書》
第5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