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年春正月甲午,詔曰:「經寇六州,居業未能,仍值災澇,饑困薦臻。 可速符諸鎮,優量救恤。 今農事行興,務盡地利。 若須田種,隨宜給之。 」二月庚申,虜帥拓跋燾死。 庚午,立第十二皇子休仁為建安王。 夏四月戊午,訶羅單國遣使獻方物。 以驃騎參軍張永為冀州刺史。 五月甲午,罷湘州並荊州。 以始興、臨賀、始安三郡屬廣州。 丙申,詔曰:「惡稔身滅,戎醜常數,虐虜窮凶,著于自昔。 未勞資斧,已伏天誅,子孫相殘,親黨離貳,關、洛偽帥,並懷內款,河朔遺民,注誠請效。 拯溺蕩穢,今其會也。 可符驃騎、司空二府,各部分所統,東西應接。 歸義建績者,隨勞酬獎。 」是月,京邑雨水。 六月己酉,遣部司巡行,賜樵米,給船。 撫軍將軍蕭思話率眾北伐。 以征北從事中郎劉瑀為益州刺史。 秋七月壬辰,汝陰王渾改封武昌王,淮陽王諱改封湘東王。 丁酉,省大司農、太子仆、廷尉監官。 八月丁卯,蕭思話攻確磝,不拔,退還。 九月丁亥,以平西將軍吐谷渾拾寅為安西將軍、秦河二州刺史。 己丑,撫軍將軍、徐兗二州刺史蕭思話加冀州刺史,兗州如故。 冬十月癸亥,司州刺史魯爽攻虎牢不拔,退還。 十一月壬寅,揚州刺史廬陵王紹薨。 十二月辛未,以驃騎將軍、南兗州刺史江夏王義恭為大將軍、南徐州刺史,錄尚書事如故。 三十年春正月戊寅,以司空、荊州刺史南譙王義宣為司徒、中軍將軍、揚州刺史。 以南兗州並南徐州。 庚辰,以領軍將軍劉遵考為平西將軍、豫州刺史。 壬午,以征北將軍、南徐州刺史始興王浚為衛將軍、荊州刺史。 戊子,江州刺史武陵王諱統眾軍伐西陽蠻。 癸巳,以豫州刺史南平王鑠為撫軍將軍、領軍將軍。 青、徐州饑。 二月壬子,遣運部賑恤。 甲子,上崩于含章殿,時年四十七。 謚曰景皇帝,廟曰中宗。 三月癸巳,葬長寧陵。 世祖踐阼,追改謚及廟號。 史臣曰:太祖幼年特秀,顧無保傅之嚴,而天授和敏之姿,自稟君人之德。 及正位南面,歷年長久,綱維備舉,條禁明密,罰有恆科,爵無濫品。 故能內清外晏,四海謐如也。 昔漢氏東京常稱建武、永平故事,自茲厥後,亦每以元嘉為言,斯固盛矣!授將遣帥,乖分閫之命,才謝光武,而遙制兵略,至于攻日戰時,莫不仰聽成旨。 雖覆師喪旅,將非韓、白,而延寇蹙境,抑此之由。 及至言漏衾衽,難結商豎,雖禍生非慮,蓋亦有以而然也。 嗚呼哀哉! 本紀第六 孝武帝 世祖孝武皇帝諱駿,字休龍,小字道民,文帝第三子也。 元嘉七年秋八月庚午生。 十二年,立為武陵王,食邑二千戶。 十六年,都督湘州諸軍事、征虜將軍、湘州刺史,領石頭戍事。 十七年,遷使持節、都督南豫豫司雍並五州諸軍事、南豫州刺史,將軍如故,猶戍石頭。 二十一年,加督秦州,進號撫軍將軍。 明年,徙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荊州之襄陽竟陵南陽順陽新野隨六郡諸軍事、寧蠻校尉、雍州刺史,持節、將軍如故。 自晉氏江左以來,襄陽未有皇子重鎮,時太祖欲經略關、河,故有此授。 尋給鼓吹一部。 二十五年,改授都督南兗徐兗青冀幽六州豫州之梁郡諸軍事、安北將軍、徐州刺史,持節如故,北鎮彭城。 尋領兗州刺史。 始興王浚為南兗州,上解督南兗。 二十七年,坐汝陽戰敗,降號鎮軍將軍。 又以索虜南侵,降為北中郎將。 二十八年,進督南兗州、南兗州刺史,當鎮山陽。 尋遷都督江州荊州之江夏豫州之西陽晉熙新蔡四郡諸軍事、南中郎將、江州刺史,持節如故。 時緣江蠻為寇,太祖遣太子步兵校尉沈慶之等伐之,使上總統眾軍。 第2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書》
第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