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常侍蘇康、管霸等復被任用,遂排陷忠良,共相阿媚。 大司農劉佑、廷尉馮緄、河南尹李膺,皆以忤旨,為之抵罪。 蕃因朝會,固理膺等,請加原宥,升之爵任。 言及反覆,誠辭懇切。 帝不聽,因流涕而起。 時小黃門趙津、南陽大猾張*(汜)**[泛]*等,奉事中官,乘埶犯法,二郡太守劉□、成□考案其罪,雖經赦令,而並竟考殺之。 宦官怨恚,有司承旨,遂奏□、□罪當□市。 又山陽太守翟超,沒入中常侍侯覽財產,東海相黃浮,誅殺下邳令徐宣,超、浮並坐髡鉗,輸作左校。 蕃與司徒劉矩、司空劉茂共諫請□、□、超、浮等,帝不悅。 有司劾奏之,矩、茂不敢復言。 蕃乃獨上疏曰:“臣聞齊桓修霸,務為內政;春秋于魯,小惡必書。 宜先自整□,後以及人。 今寇賊在外,四支之疾;內政不理,心腹之患。 臣寢不能寐,食不能飽,實憂左右日親,忠言以疏,內患漸積,外難方深。 陛下超從列侯,繼承天位。 小家畜產百萬之資,子孫尚恥愧失其先業,況乃產兼天下,受之先帝,而欲懈怠以自輕忽乎?誠不愛己,不當念先帝得之勤苦邪?前梁氏五族,毒篃海內,天啟聖意,收而戮之,天下之議,冀當小平。 明鑒未遠,覆車如昨,而近習之權,復相扇結。 小黃門趙津、大猾張*(汜)**[泛]*等,肆行貪虐,奸媚左右,前太原太守劉□、南陽太守成□,糾而戮之。 雖言赦後不當誅殺,原其誠心,在乎去惡。 至于陛下,有何悁悁?而小人道長,營惑聖聽,遂使天威為之發怒。 如加刑鼟,已為過甚,況乃重罰,令伏歐刀乎!又前山陽太守翟超、東海相黃浮,奉公不橈,疾惡如讎,超沒侯覽財物,浮誅徐宣之罪,並蒙刑坐,不逢赦恕,覽之從橫,沒財已幸;宣犯釁過,死有餘辜。 昔丞相申屠嘉召責鄧通,洛陽令董宣折辱公主,而文帝從而請之,光武加以重賞,未聞二臣有專命之誅。 而今左右髃豎,惡傷黨類,妄相交構,致此刑譴。 聞臣是言,當復□訴。 陛下深宜割塞近習豫政之源,引納尚書朝省之事,公卿大官,五日壹朝,簡練清高,斥黜佞邪。 如是天和于上,地洽于下,休禎符瑞,豈遠乎哉!陛下雖厭毒臣言,凡人主有自勉強,敢以死陳。 ”帝得奏愈怒,竟無所納。 朝廷觽庶莫不怨之。 宦官由此疾蕃彌甚,選舉奏議,輒以中詔譴卻,長*(吏)**[史]*已下多至抵罪。 猶以蕃名臣,不敢加害。 □字文理,高唐人。 □字幼平,陝人。 並有經術稱,處位敢直言,多所搏擊,知名當時,皆死於獄中。 『隱令寄政若何?』對曰:『作內政而寄軍令焉。 』” 九年,李膺等以黨事下獄考實。 蕃因上疏極諫曰:“臣聞賢明之君,委心輔佐; 亡國之主,諱聞直辭。 故湯武雖聖,而興于伊呂;桀紂迷惑,亡在失人。 由此言之,君為元首,臣為股肱,同體相須,共成美惡者也。 伏見前司隷校尉李膺、太仆杜密、太尉掾范滂等,正身無玷,死心社稷。 以忠忤旨,橫加考案,或禁錮閉隔,或死徙非所。 杜塞天下之口,聾盲一世之人,與秦焚書坑儒,何以為異?昔武王克殷,表閭封墓,今陛下臨政,先誅忠賢。 遇善何薄?待惡何優?夫讒人似實,巧言如簧,使聽之者惑,視之者昏。 夫吉凶之暛,存乎識善;成敗之機,在於察言。 人君者,攝天地之政,秉四海之維,舉動不可以違聖法,進退不可以離道規。 謬言出口,則亂及八方,何況髡無罪于獄,殺無辜于市乎!昔禹巡狩蒼梧,見市殺人,下車而哭之曰:『萬方有罪,在予一人!』故其興也勃焉。 又青、徐炎旱,五穀損傷,民物流遷,茹菽不足。 而宮女積于房掖,國用盡于羅紈,外戚私門,貪財受賂,所謂『祿去公室,政在大夫』。 昔春秋之末,周德衰微,數十年閒無復災眚者,天所□也。 天之於漢,悢悢無已,故慇勤示變,以悟陛下。 除妖去孽,實在修德。 臣位列台司,憂責深重,不敢尸祿惜生,坐觀成敗。 如蒙採錄,使身首分裂,異門而出,所不恨也。 ”帝諱其言切,托以蕃闢召非其人,遂策免之。 韂宏詔定古文官書序曰:“秦既焚書,患苦天下不從所改更,而諸生到者拜為郎,前後七百人。 乃密令種瓜于驪山坑谷中溫處,瓜實,詔博士說之,人人不同。 乃令就視,為伏機,諸生賢儒皆至焉,方相難不決,因發機從上填之以土,皆壓之,終乃無聲。 ”今新豐縣溫湯處號愍儒鄉。 湯西有馬谷,西岸有坑,古老相傳以為秦坑儒處也。 永康元年,帝崩。 竇後臨朝,詔曰:「夫民生樹君,使司牧之,必須良佐,以固王業。 前太尉陳蕃,忠清直亮。 其以蕃為太傅,錄尚書事。 」時新遭大喪,國嗣未立,諸尚書畏懼權官,託病不朝。 蕃以書責之曰:“古人立節,事亡如存。 第27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後漢書》
第27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