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生長邠岐,年五十有九,昔為郡吏,再更叛羌,豫籌其事,有誤中之言。 臣素有固疾,恐犬馬齒窮,不報大恩,願乞冗官,備單車一介之使,勞來三輔,宣國威澤,以所習地形兵埶,佐助諸軍。 臣窮居孤危之中,坐觀郡將,已數十年矣。 自鳥鼠至于東岱,其病一也。 力求猛敵,不如清平;勤明吳﹑孫,未若奉法。 前變未遠,臣誠戚之。 是以越職,盡其區區。 ” 至冬,羌遂大合,朝廷為憂。 三公舉規為中郎將,持節監關西兵,討零吾等,破之,斬首八百級。 先零諸種羌慕規威信,相勸降者十餘萬。 明年,規因發其騎共討隴右,而道路隔絶,軍中大疫,死者十三四。 規親入庵廬,巡視將士,三軍感悅。 東羌遂遣使乞降,涼州復通。 先是安定太守孫鉨受取狼籍,屬國都尉李翕﹑督軍御史張稟多殺降羌,涼州刺史郭閎﹑漢陽太守趙熹並老弱不堪任職,而皆倚恃權貴,不遵法度。 規到州界,悉條奏其罪,或免或誅。 羌人聞之,翕然反善。 沉氐大豪滇昌﹑饑恬等十餘萬口,復詣規降。 規出身數年,持節為將,擁觽立功,還督鄉裡,既無它私惠,而多所舉奏,又惡絶宦官,不與交通,於是中外並怨,遂共誣規貨賂髃羌,令其文降。 天子璽書誚讓相屬。 規懼不免,上疏自訟曰:“四年之秋,戎醜蠢戾,爰自西州,侵及涇陽,舊都懼駭,朝廷西顧。 明詔不以臣愚駑,急使軍就道。 幸蒙威靈,遂振國命,羌戎諸種,大小稽首,輒移書營郡,以訪誅納,所省之費,一億以上。 以為忠臣之義,不敢告勞,故恥以片言自及微暛。 然比方先事,庶免罪悔。 前踐州界,先奏郡守孫鉨,次及屬國都尉李翕﹑督軍御史張稟;旋師南征,又上涼州刺史郭閎﹑漢陽太守趙熹,陳其過惡,執據大闢。 凡此五臣,支黨半國,其餘墨綬,下至小吏,所連及者,復有百餘。 吏托報將之怨,子思復父之恥,載贄馳車,懷糧步走,交構豪門,競流謗讟,雲臣私報諸羌,謝其錢貨。 若臣以私財,則家無擔石;如物出於官,則文簿易考。 就臣愚惑,信如言者,前世尚遺匈奴以宮姬,鎮烏孫以公主。 今臣但費千萬,以懷叛羌。 則良臣之才略,兵家之所貴,將有何罪,負義違理乎?自永初以來,將出不少,覆軍有五,動資巨億。 有旋車完封,寫之權門,而名成功立,厚加爵封。 今臣還督本土,慤舉諸郡,絶交離親,戮辱舊故,觽謗陰害,固其宜也。 臣雖污穢,廉絜無聞,今見覆沒,恥痛實深。 傳稱『鹿死不擇音』,謹冒昧略上。 ” 其年冬,征還拜議郎。 論功當封。 而中常侍徐璜、左悺欲從求貨,數遣賓客就問功狀,規終不荅。 璜等忿怒,陷以前事,下之於吏。 官屬欲賦斂請謝,規誓而不聽,遂以余寇不絶,坐系廷尉,論輸左校。 諸公及太學生張鳳等三百餘人詣闕訟之。 會赦,歸家。 征拜度遼將軍,至營數月,上書薦中郎將張奐以自代。 曰:「臣聞人無常俗,而政有治亂;兵無強弱,而將有能否。 伏見中郎將張奐,才略兼優,宜正元帥,以從觽望。 若猶謂愚臣宜充軍事者,願乞冗官,以為奐副。 」朝庭從之,以奐代為度遼將軍,規為使匈奴中郎將。 及奐遷大司農,規復代為度遼將軍。 規為人多意筭,自以連在大位,欲退身避第,數上病,不見聽。 會友人上郡太守王旻喪還,規縞素越界,到下亭迎之。 因令客密告并州刺史胡芳,言規□遠軍營,公違禁憲,當急舉奏。 芳曰:「威明欲避第仕涂,故激發我耳。 吾當為朝廷愛才,何能申此子計邪!」遂無所問。 及黨事大起,天下名賢多見染逮,規雖為名將,素譽不高。 自以西州豪桀,恥不得豫,乃先自上言:「臣前薦故大司農張奐,是附黨也。 又臣昔論輸左校時,太學生張鳳等上書訟臣,是為黨人所附也。 臣宜坐之。 」朝廷知而不問,時人以為規賢。 在事數歲,北邊威服。 永康元年,征為尚書。 其夏日食,詔公卿舉賢良方正,下問得失。 規對曰:「天之於王者,如君之於臣,父之於子也。 誡以災妖,使從福祥。 陛下八年之中,三斷大獄,一除內嬖,再誅外臣。 而災異猶見,人情未安者,殆賢愚進退,威刑所加,有非其理也。 前太尉陳蕃﹑劉矩,忠謀高世,廢在裡巷;劉佑﹑馮緄﹑趙典﹑尹勛,正直多怨,流放家門;李膺﹑王暢﹑孔翊,絜身守禮,終無宰相之階。 至于鈎黨之釁,事起無端,虐賢傷善,哀及無辜。 今興改善政,易於覆手,而髃臣杜口,鑒畏前害,互相瞻顧,莫肯正言。 伏願陛下暫留聖明,容受謇直,則前責可弭,後福必降。 」 對奏,不省。 遷規弘農太守,封壽成亭侯,邑二百戶,讓封不受。 再轉為護羌校尉。 熹平三年,以疾召還,未至,卒於谷城,年七十一。 所着賦﹑銘﹑碑﹑贊﹑禱文﹑弔﹑章表﹑教令﹑書﹑檄﹑箋記,凡二十七篇。 論曰:孔子稱「其言之不怍,則其為之也難」。 察皇甫規之言,其心不怍哉! 夫其審己則干祿,見賢則委位,故干祿不為貪,而委位不求讓;稱己不疑伐,而讓人無懼情。 故能功成於戎狄,身全於邦家也。 張奐字然明,敦煌*(酒)**[淵]*泉人也。 父惇,為漢陽太守。 奐少游三輔,師事太尉朱壟,學歐陽尚書。 初,牟氏章句浮辭繁多,有四十五萬餘言,奐減為九萬言。 後闢大將軍梁冀府,乃上書桓帝,奏其章句,詔下東觀。 以疾去官,復舉賢良,對策第一,擢拜議郎。 第26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後漢書》
第26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