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以方聞之舉,擢自厚陵。 禁林之選,用於神考。 逮受顧命,弼予沖人。 義既同於戚休,身豈輕於出處。 遽欲引去,聞之惻然。 姑安厥常,以助予治。 【賜尚書左丞李清臣乞退不允批答(元二年四月十八日)】 祥除之初,念我聖祖。 所與共政,不忘舊人。 而卿博學多聞,通練古今。 小心畏慎,不見過失。 力求引去,為之惘然。 勉留輔予,益祗厥服。 【賜文武百寮文彥博已下上第一表請皇帝禦正殿復常膳不允批答(元二年四月】二十二日) 朕即位二年,水旱繼作。 致災之故,實惟沖人。 既延及於無辜,復貽憂于文母。 是以坐不安席,食不甘味。 實欲深念厥咎,豈徒見之空言。 而雨不崇朝,農猶告病。 欲徇來請,惕然未寧。 其一乃心,勉正厥事。 毋重朕之不德,以答天之深戒。 【賜文武百寮文彥博已下上第一表請太皇太后復常膳不許批答(元二年四月二】十二日) 旱之罰,自冬及夏。 天之降災,如此其久。 則夫致災之道,豈一日而然哉。 雖力行罪己之文,尚恐非應天之實。 而卿等以膚寸之澤,遽欲即安,覽之惕然,未敢自赦。 其交修不逮,務盡厥誠。 期茲歲于有秋,雖復常其未晚。 【賜文武百寮文彥博已下上第五表請皇帝禦正殿復常膳允批答(元二年五月二】十九日) 朕以寡昧,膺受多福。 常欲損上益下,畏天之威。 矧茲旱災,咎在不德。 而卿等以雨澤既至,封章屢上,勉從其意,甚愧於中。 夫天之有風雨雷霆,猶朕之有號令賞罰。 朕不修明其事,何以責應于天。 永思其終,無忘納誨。 【賜文武百寮文彥博已下上第五表請太皇太后復常膳許批答(元二年五月二十】九日) 德積無素。 民罹其災。 精誠莫通,禱不時應。 雖蒙膏澤之報,僅救焦枯之餘,勉徇來章,猶虞後患。 其謹視盜賊,勤恤流亡。 益務交修,以裨不逮。 【賜文武百寮太師文彥博已下上第一表請舉樂不許批答(元二年六月一日)】 先王之禮樂,因情而立文。 君子之哀樂,自中而形外。 夫有莫大之戚,則有無窮之悲。 先皇帝天覆四方,子養萬物。 至今窮髮之表,尚餘流涕之民。 而況宮庭之間,母子之愛,粗畢三年之制,遂講八音之和。 所未忍聞,非不欲作。 卿等謹于率禮,篤于愛君,徒欲及舉舊章,顧未深明吾意。 三複太息,難於黽從。 【賜文武百寮太師文彥博已下上第一表請舉樂不許批答(元二年六月一日)】 禮之至者無文,哀之深者無節。 故礻覃而不樂,古人非以求名;琴不成聲,君子以為知禮。 朕以宗廟之重,勉蹈先帝之餘。 履其位惕然而自驚,用其物潸焉而出涕。 未報昊天罔極之德,常懷終身不忘之憂。 欲從眾言,亟舉備樂。 而金石絲竹,乃淒耳之聲;干戚羽旄,皆泫目之具。 哀既未泯,樂何從生。 再閲來章,徒增感慕。 【賜文武百寮太師文彥博已下上第二表請舉樂不許批答(元二年六月四日)】 遏密之制,雖盡于三年;追懷之私,豈論于歲月。 金石在禦,惻然未寧。 吾不以一身之憂,廢天下之樂。 今施之郊廟,用之軍旅。 州閭之會,絃歌相聞。 獨盡余哀,止於中禁。 以為于義未害,是故行之不疑。 【賜文武百寮太師文彥博已下上第二表請舉樂不許批答(元二年六月四日)】 朕少遭閔凶。 僅畢祥礻覃。 雖俯就企及,非以過製為賢;而創巨痛深,不能以禮自克。 觀過其黨,聖人許之。 《禮》曰:「喪三年以為極亡,則弗之忘矣。 」誠重違國老之忠告,姑欲盡人子之至情。 【賜太師文彥博等請太皇太后受冊第二表不許批答(元二年六月四日)】 吾聞聖人以天下為憂,未聞以位號為樂也。 損己裕物,畏天檢身。 此吾平日之本心,非獨遇災而一發也。 孔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 」卿等以是輔我,顧不美哉。 【賜文武百寮太師文彥博已下上第四表請舉樂不許批答(元二年六月九日)】 吾之本性,以清淨寂寞為樂。 雖在平日,無遊觀聲技之念。 矧艱難之後,哀疚之餘。 中夜以興,方食而嘆。 將不堪其憂者,豈有意于樂哉。 雖欲勉從,未能自克。 忠告屢卻,愧嘆兼深。 【賜文武百寮太師文彥博已下上第四表請舉樂不許批答(元二年六月九日)】 鐘鼓以導和,羽龠以飾喜。 譬之飲食之節,適于口體之宜。 今衰麻之除,莫敢愈制;而琴瑟之禦,則有未安。 卿等忠誠確然,開喻至矣。 惟反求諸心而弗得,故欲行其言而未能。 推之人情,當識朕意。 【賜太師文彥博等上第三表請太皇太后受冊許批答(元二年六月九日)】 吾上順帝則,下酌民言。 處以無心,期于寡過。 卿等以為協氣既應,群謀僉同。 若固違典禮之常,恐莫慰天人之望。 遇災而懼,昔者非以為謙。 聞義則遷,吾亦豈敢自必。 勉從故事,以副嘉言。 【賜新除中大夫守尚書右丞王存辭免恩命不允斷來章批答(元二年六月十二日)】 士有品目,定於僉言。 置之廟堂,蔽自朕志。 豈有僉言既穆,朕志不移。 而用過謙之詞,反已成之命。 亟服乃事,宜無復雲。 【賜新除中大夫守尚書右丞王存辭免恩命不允斷來章批答(元二年六月十二日)】 為國不患於無人,有人而不用之為患;事君非難於辭寵,居寵而無愧之為難。 吾之用卿,計已守矣。 卿之自信,又何疑哉。 【賜新除知樞密院安燾辭免恩命不許斷來章批答(元二年六月二十四日)】 第33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蘇東坡集 下》
第33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