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貞元年八月辛丑,太上皇居興慶宮,誥曰:「有天下者,傳歸於子,前王之制也。 欽若大典,斯為至公;式揚耿光,用體文德。 朕獲奉宗廟,臨禦萬方,降疾不瘳,庶政多闕。 乃命元子,代予守邦,爰以令辰,光膺冊禮。 宜以今月九日,冊皇帝于宣政殿,仍命檢校司徒杜佑充冊使,門下侍郎杜黃裳充副使。 國有大命,恩俾惟新,宜因紀元之慶,用覃在宥之澤。 宜改貞元二十一年為永貞元年。 自貞元二十一年八月五日昧爽已前,天下應犯死罪,特降從流;流已下,遞減一等。 」又下誥曰:「人倫之本,王化之先,爰舉令圖,允資內輔。 式表后妃之德,俾形邦國之風,茲禮經之大典也。 良娣王氏,家承茂族,德冠中宮,雅修彤管之規,克佩姆師之訓。 自服勤蘋藻,祗奉宗祧,令范益彰,母儀斯著。 宜正長秋之位,以明繼位之尊。 良媛董氏,備位後庭,素稱淑慎,進升號位,禮亦宜之。 良娣可冊為『太上皇后』,良媛宜冊為『太上皇德妃』,仍令所司備禮,擇日冊命,宣示中外,咸使知聞。 」 壬寅,制:王亻丕開州司馬,王叔文渝州司戶,並員外置,馳驛發遣。 叔文,越州人,以棋入東宮。 頗自言讀書知理道,乘間常言人間疾苦。 上將大論宮市事,叔文說中上意,遂有寵。 因為上言:「某可為將,某可為相,幸異日用之。 」密結韋執誼,並有當時名,欲僥倖而速進者:陸質、呂溫、李景儉、韓曄、韓泰,陳諫,劉禹錫,柳宗元等十數人,定為死交;而凌準、程異等又因其黨而進,交遊蹤跡詭秘,莫有知其端者。 貞元十九年,補闕張正買,疏諫他事,得召見。 正買與王仲舒、劉伯芻、裴ぇ、常仲孺、呂洞相善,數游止。 正買得召見,諸往來者皆往賀之。 有與之不善者,告叔文、執誼,云:「正買疏似論君朋黨事,宜少誡!」執誼、叔文信之。 執誼嘗為翰林學士,父死罷官,此時雖為散郎,以恩時時召入問外事。 執誼因言成季等朋宴聚游無度,皆譴斥之,人莫知其由。 叔文既得志,與王亻丕、李忠言等專斷外事,遂首用韋執誼為相,其常所交結,相次拔擢,至一日除數人,日夜群聚。 亻丕以侍書幸,寢陋吳語,上所褻狎。 而叔文頗任事自許,微知文義,好言事,上以故稍敬之,不得如亻丕出入無阻。 叔文入至翰林,而亻丕入至柿林院,見李忠言、牛昭容等,故各有所主。 亻丕主往來傳授,劉禹錫、陳諫、韓曄、韓泰、柳宗元、房啟、凌準等主謀議唱和,采聽外事。 上疾久不瘳,內外皆欲上早定太子位,叔文默不發議。 已立太子,天下喜,而叔文獨有憂色。 常吟杜甫《題諸葛亮廟》詩末句,云:「出師未用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因欷流涕。 聞者咸竊笑之。 雖判兩使事,未嘗以簿書為意,日引其黨,屏人切切細語,謀奪宦者兵,以制四海之命。 既令范希朝、韓泰總統京西諸城鎮行營兵馬,中人尚未悟。 會邊上諸將各以狀辭中尉,且言「方屬希朝」,中人始悟兵柄為叔文所奪,乃大怒曰:「從其謀,吾屬必死其手。 」密令其使歸告諸將曰:「無以兵屬人。 」希朝至奉天,諸將無至者。 韓泰白叔文,計無所出,唯曰:「奈何,奈何!」無幾而母死,執誼益不用其語,叔文怒,與其黨日夜謀起複,起複必先斬執誼,而盡誅不附己者,聞者皆兇懼。 皇太子既監國,遂逐之,明年乃殺之。 亻丕,杭州人,病死遷所。 其黨皆斥逐。 叔文最所賢重者李景儉,而最所謂奇才者呂溫。 叔文用事時,景儉持母喪在東都,而呂溫使吐蕃半歲,至叔文敗方歸,故二人皆不得用。 叔文敗後數月,乃貶執誼為崖州司馬,後二年,病死海上。 執誼,杜黃裳子婿,與黃裳同在相位,故最在後貶。 執誼,進士對策高等,驟遷拾遺,年二十餘入翰林,巧惠便辟,媚幸于德宗,而性貪婪詭賊。 其從祖兄夏卿為吏部侍郎,執誼為翰林學士,受財為人求科第,夏卿不應,乃探出懷中金,以內夏卿袖,夏卿驚曰:「吾與卿賴先人德,致名位,幸各已達。 豈可如此自毀壞!」擺袖引身而去,執誼大慚恨。 既而為叔文所引用,初不敢負叔文,迫公議,時時有異同,輒令人謝叔文云:「非敢負約為異同。 蓋欲曲成兄弟爾。 」叔文不之信,遂成仇怨。 然叔文敗,執誼亦自失形勢,知禍且至,雖尚為相,當不自得,長奄奄無氣,聞人行聲,輒惶悸失色,以至敗死,時才四十餘。 執誼自卑,嘗諱不言嶺南州縣名。 為郎官時,嘗與同舍郎詣職方觀圖,每至嶺南圖,執誼皆命去之,閉目不視。 至拜相還,所坐堂北壁有圖,不就省,七八日,試就觀之,乃崖州圖也。 以為不祥,甚惡之,憚不能出口。 至貶,果得崖州焉。 永貞二年正月景戌朔,太上皇于興慶宮受朝賀,皇帝率百僚奉上尊號,曰:應乾聖壽太上皇,冊文曰:“維永貞二年,歲次景戌,正月景戌朔,皇帝臣某,稽首再拜奉冊言:臣聞上聖玄邈,獨超乎希夷;強名之極,猶存乎罔象。 豈足以表無為之德,光不宰之功!然稱謂所施,簡冊攸著,涵泳道德,感於精誠,仰奉洪徽,有以自竭。 伏惟太上皇帝陛下,道繼玄元,業纘皇極;膺千載之休歷,承九聖之耿光;昭宣化源,發揚大號。 政有敦本示儉,慶裕格天,恩翔春風,仁育群品;而功成不處,褰裳去之,付神器于沖人,想汾陽以高蹈;體堯之德,與神同符。 第12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韓愈集》
第1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