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最低級最粗野的狩獵民族說,人人都是狩獵者,人人亦都是戰士。 現今北美土人,就是如此。 當他為保護社會,或為社會複仇而去戰場打仗時,他也是以自己的勞動維持自己,象在家中時一樣。 在這種狀態下,當然既沒有君主,也沒有國家。 他的社會,無須為他上戰場,或無須為他在作戰期間的生活負擔何種費用。 就比較進步的遊牧民族的社會狀態,如韃靼人和阿拉伯人的社會狀態說,情況也大抵相同。 在那種社會中,各個人是遊收者,同時也是戰士。 他們通常在蓬幕中,或在一種容易移動的有篷馬車中生活,沒有一定住所。 整個部落或整個民族,每年因季節不同,或因其他偶發事故,時時遷移。 當他們的畜群,把一個地方的牧草吃盡了,他們便移住另一地方,又從那地方移往第三地方。 他們在幹燥季節,遷往河岸;在陰濕季節,又退回高地。 當他們奔赴戰場時,並不把牲畜交給老人婦女兒童看護,也不把老人婦女兒童拋在後邊,而不予以保護和供養。 他們全民族在平時就過慣了流浪的生活,所以一當戰爭,人人都很容易變為戰士。 不管作為軍隊進軍時,或作為遊牧民遊收時,他們的生活方式,總大抵一樣,雖然目的有不同。 戰爭起來,他們一同作戰,所以每個人都盡其所能來動作。 韃靼婦女參加戰爭,那是我們時常聽到的。 他們如果戰勝了,敵方全種族所有的一切,都成了他們的勝利報酬;如果戰敗了,就一切都完蛋,自己的牲畜乃至婦女兒童,全都成了戰勝者的戰利品。 連大部分沒有戰死的戰士,也不得不為得到當前的生活資料而服從征服者。 其餘的一部分人,通常被逐四散,四處逃亡。 韃靼人或阿拉伯人的日常生活,日常操習,在可為其參加戰鬥作准備。 他們普通的戶外遊戲,如競走、角力、耍棒、投槍、拉弓等等,儼然就在從事戰爭。 他們在實際作戰時,也如平日一樣,由自己所領帶的牲畜維持生活。 這些種族,是有酋長或君主的,但酋長或君主不曾為了訓練他們作戰,負擔什麼費用。 在作戰的時候,掠奪的機會,就是他們所期待的或所要求的唯一報酬。 第50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國富論》
第50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