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和印度,都把全體人民分成若幹階級或部族,由父至子,世襲某一特定職業或某一種類職業。 僧侶的兒子,必然是僧侶;士兵的兒子,必然是士兵;農業勞動者的兒子,必然是農業勞動者;織工的兒子,必然是織工;縫工的兒子,必然是縫工;餘可類推。 在這兩國,僧侶階級占最高地位,其次是士兵;而農業家及農業勞動者階級,在地位上都高於商人及制造者階級。 這兩國的政府都特別注意農業的利益。 古埃及國王為使尼羅河灌溉各地而興建的水利工程,在古代是很有名的;其遺跡至今還為旅行者所贊賞。 印度古代各王公為使恒河及許多河流灌溉各地而興建的同種工程,雖不如前者有名,但是一樣偉大。 所以,這兩國雖亦間有糧食不足情況,但都以糧食豐饒而聞名於世。 那里雖都是人煙極其稠密,但在一般豐年,他們都能輸出大量穀物到鄰國去。 第49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國富論》
第49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