⒁夷狄已:《癸巳類稿》作「見時應」。 ⒂必:《癸巳類稿》作「復」。 ⒃天地:《癸巳類稿》作「宗廟」。 ⒄宗廟:《癸巳類稿》作「天地」。 ⒅單于:《宋詩紀事》、《綉水詩鈔》作「北人」。 ⒆單于定稽顙:《癸巳類稿》作「北人懷舊德」。 ⒇恃:《宋詩紀事》、《綉水詩鈔》作「博」。 21仁君方恃信:《癸巳類稿》作「聖孝定能達」。 22狂生休:《癸巳類稿》作「勿復言」。 23或取犬:《癸巳類稿》作「俏持白」。 24必志:《癸巳類稿》作「置器」。 25脫衣已被:《癸巳類稿》作「解衣已道」。 26離歌不道易水寒:《癸巳類稿》作「離詩不怯關山寒」。 27書:《癸巳類稿》作「詩」。 28夷虜從來:《綉水詩鈔》作「天生性氣」。 29「性虎狼」四句:《宋詩紀事》、《癸巳類稿》俱無,殆為其所刪。 30踐土:《癸巳類稿》作「莒文」。 31「露布」兩句:《癸巳類稿》作「憤王墓下馬猶倚,寒號城邊鷄未鳴」。 32何:《癸巳類稿》作「亦」。 33棄:《癸巳類稿》作「顧」。 34言:《癸巳類稿》作「詢」。 35只:《癸巳類稿》作「但」。 36蕭蕭:《癸巳類稿》作「蕭條」。 37遺氓豈尚:《癸巳類稿》作「遺民定向」。 38殘虜:《宋詩紀事》、《癸巳類稿》作「敗將」。 39父祖:《癸巳類稿》作「祖父」。 40時:《癸巳類稿》作「年」。 41成:《癸巳類稿》作「如」。 42流:《宋詩紀事》、《癸巳類稿》作「零」。 43欲:《綉水詩鈔》、《癸巳類稿》作「願」。 44山河:《癸巳類稿》作「河山」。 45東山:《癸巳類稿》作「青州」;《綉水詩鈔》作「山東」。 題八詠樓 千古風流八詠樓, 江山留與後人愁。 水通南國三千里, 氣壓江城十四州。 文引《方與勝覽》卷七、《事文類聚翰墨大全》後乙集、《聖朝混一方輿勝覽》卷下,《彤管遺編續集》卷十七、《名媛詩歸》卷十八、《古今名媛匯詩》卷十一、《名嬡璣囊》卷三、《古今女史詩集》卷六、《綉谷春容》卷一、《綉水詩鈔》卷一。 此首當作於紹興五年,清照時在金華。 皇帝閣端午帖子 日月堯天①大, 璇璣舜歷長。 側②聞行殿帳, 多集③上書囊。 文引《浩然齋雅談》捲上、《詩女史》卷十一、《彤管遺編續集》卷十七、《名媛詩歸》卷十八、《古今女史詩集》卷七、《歷朝名媛詩詞》卷七、《癸巳類稿》卷十五、《綉水詩鈔》卷一、《宋詩紀事補遺》卷九四。 ①天:《詩女史》、《彤管遺編》、《名媛詩歸》作「仁」。 ②側:《詩女史》、《彤管遺編》、《古今女史》、《歷朝名媛詩詞》、《綉水詩鈔》作「或」。 ③集:《詩女史》、《彤管遺編》、《古今女史》、《歷朝名媛詩詞》、《綉水詩鈔》作「是」。 皇后閣端午帖子 意帖初宜夏, 金駒已過蠶。 至尊千萬壽, 行見百斯男。 文引《浩然齋雅談》捲上、《癸巳類稿》卷十五、《綉水詩鈔》卷一、《宋詩紀事補遺》卷九四。 夫人閣端午帖子 三宮催解粽, 妝罷未天明。 ① 便面天題字, 歌頭御賜名。 文引《浩然齋雅談》捲上、《癸巳類稿》卷十五、《綉水詩鈔》卷一、《宋詩紀事補遺》卷九四。 ①「妝罷」句:《癸巳類稿》、《綉水詩鈔》作「團箭采絲縈」。 偶成 十五年前花月底, 相從曾賦賞花詩。 今看花月渾相似, 安得情懷似昔時。 文引《永樂大典》卷八八九詩字韻。 此首乃黃盛璋先生首先發現者,見《李清照事蹟考》。 皇帝閣春帖子 莫進①黃金簟, 新除玉局床。 春風送庭燎, 不復用沈香。 文引《詩女史》卷十一、《彤管遺編續集》卷十七、《古今女史詩集》卷七、《名媛詩歸》卷十八、《歷朝名媛詩詞》卷七、《綉水詩鈔》卷一。 各本載此首俱與前《皇帝閣端午帖子》日月堯天大一首合作一首,題作《皇帝閣》。 傳世宋人帖子詞,或為七言四句,或為五言四句新編《李清照集》云:「端午帖子均系五絶。 」未知何據。 未見有五律或七律者。 《浩然齋雅談》載「日月堯天大」等三首,亦俱為五言四句,並不似誤奪半首。 《浩然齋雅談》所載乃端午帖子,而此四句內有「春風」、「庭燎」,俱非端午事,此必春帖子也,立春所進帖子詞,名「春帖子」。 《詩女史》等殆以其同韻而誤為一首,今分為兩首。 此首依其內容改題作《皇帝閣春帖子》。 下貴妃閣一首,亦有「春」字,當亦為春帖子。 亦同樣改題,不另作說明。 此首必作於紹興十三年或以後。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載:建炎以來,進帖子事久廢,紹興十三年立春,學士院始進帖子詞。 李清照進帖子詞殆不止一次也。 ①進:《古今女史》、《歷朝名媛詩詞》作「是」;《綉水詩鈔》作「其」。 貴妃閣春帖子 金環半後禮, 鈎弋比昭陽。 春生百①子帳, 喜入萬年觴。 文引《詩女史》卷十一、《彤管遺編續集》卷十七、《歷朝閨雅》卷六、《名媛詩歸》卷十八、《歷朝名媛詩詞》卷七、《綉水詩鈔》卷一。 此首殆作於紹興十三年立春之前。 據《宋史‧后妃傳》:高宗吳皇后于紹興十三年閏四月自貴妃立為皇后後,宮中無貴妃。 貴妃既虛位,似不得有貴妃閣帖子。 此詩其吳皇后為貴妃時作乎? ①百:各本俱作「柏」,此從《歷朝閨雅》改。 烏江 生當作①人傑, 死亦為②鬼雄。 第1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李清照詞集校注》
第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