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岩岩:高峻的樣子。 [6]「淵明」句:語出陶淵明詩《和劉柴桑》。 [7]「靈運」句:語出謝靈運《登永嘉綠嶂山詩》。 本文選自《譚友夏合集》卷二十三。 文章從「昔人言」引發出一番不同昔人的議論,說明秋冬之際的景緻猶如「方春而夏」時,此時遊覽山水別是一種境界。 自為墓誌銘.明徐渭 山陰徐渭者,少知慕古文詞,及長益力。 既而有慕于道,往從長沙公究王氏宗[1]。 謂道類禪,又去扣于禪,久之,人稍許之,然文與道終兩無得也。 賤而懶且直,故憚貴交似傲,與眾處不浼袒禓[2]似玩,人多病之,然傲與玩,亦終兩不得其情也。 生九歲,已能為干祿文字,曠棄者十餘年,及悔學,又志迂闊,務博綜,取經史諸家,雖瑣至稗小,妄意窮及,每一思廢寢食,覽則圖譜滿席間。 故今齒垂四十五矣,藉于學宮者二十有六年,食于二十人中[3]者十有三年,舉于鄉者八而不一售,人且爭笑之。 而己不為動,洋洋居窮巷,僦數椽儲瓶粟者十年。 一旦為少保胡公[4];羅致幕府,典文章,數赴而數辭,投筆出門。 使折簡以招,臥不起,人爭愚而危之,而己深以為安。 其後公愈折節,等布衣,留者蓋兩期,贈金以數百計,食魚而居廬,人爭榮機而安之,而己深以為危,至是,忽自覓死。 人謂渭文士,且操潔,可無死。 不知古文士以人幕操潔而死者眾矣,乃渭則自死,孰與人死之。 渭為人度于義無所關時,輒疏縱不為儒縛,一涉義所否,干恥詬,介穢廉,雖斷頭不可奪。 故其死也,親莫制,友莫解焉。 尤不善治生,死之日,至無以葬,獨餘收數千卷,浮磬二,研劍圖畫數,其所著詩若文若干篇而已。 劍畫先托市于鄉人某,遺命促之以資葬,著稿先為友人某持去。 渭嘗曰:余讀旁書,自謂別有得于《首楞嚴》、《莊周》、《列禦寇》若《黃帝素問》諸編[5]倘假以歲月,更用繹‧,當盡斥諸注者繆戾,摽其旨以示後人。 而于《素問》一書,尤自信而深奇。 將以比歲昏子婦,遂以母養付之,得盡游名山,起僵仆,逃外物,而今已矣。 渭有過不肯掩,有不知恥以為知,斯言蓋不妄者。 初字文清,改文長。 生正德辛巳[6]二月四日,夔州府同知諱鏓庶子也。 生百日而公卒,養于嫡母苗宜人者十有四年。 而夫人卒,依于伯兄諱淮者六年。 為嘉靖庚子[7],始籍于學。 試于鄉,蹶。 贅于潘,婦翁薄也,地屬廣陽江。 隨之客嶺外者二年。 歸又二年,夏,伯兄死;冬,訟失其死業。 又一年冬,潘死。 明年秋,出僦居,始立學。 又十年冬,客于幕,凡五年罷。 又四年而死,為嘉靖乙丑[8]某月日,男子二:潘出,曰枚;繼出,曰杜,才四歲。 其祖系散見先公大人志中,不書。 葬之所,為山陰木柵,其日月不知也,亦不書。 銘曰: 杼全嬰[9],疾完亮[10],可以無死,死傷諒[11]。 兢系固[12],允收邕[13],可以無生,生何憑。 畏溺而投早嗤渭[14],即髡而刺遲憐融[15]。 孔微服[16],箕佯狂[17]。 三複《蒸民》,愧彼「既明」[18]。 註釋: [1]長沙公:季本1485—1563,字明德,號彭山,山陰人,曾任長沙府,為王陽明門人。 王氏宗:指王陽明學說。 王陽明即王守仁1472—1528,明哲學家、教育家。 在明代中期以後,陽明學派影響很大。 [2]不浼袒褐:《孟子.公孫丑上》:「爾為爾,我為我,雖袒裼裸䄇於我側,爾焉能浼我哉?」浼měi每,污染、玷污。 袒裼xī錫,赤身露體。 此句意謂雖別人在旁邊赤身露體,也不以為意,不怕會被玷污。 [3]食于二人中:徐渭被錄取為山陰縣學生員。 山陰縣學有廩膳生員二十人。 [4]少保胡公:即胡宗憲,明嘉靖年間浙江巡撫,因抗擊倭寇有功,被加右都御史銜,後得罪下獄死。 [5]《首楞嚴》:佛經名,全稱《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省稱《楞嚴經》。 《莊周》:即《莊子》。 《列禦寇》:即《列子》。 《黃帝素問》:古醫書名。 《隋書.經籍志》著錄。 一名《黃帝內經素問》。 書內記黃帝與岐伯相問答,故以《素問》為名。 [6]正德辛巳: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 [7]嘉靖庚子:明世宗嘉靖十九年1540。 [8]嘉靖乙丑: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 [9]杼全嬰:杼,崔杼,戰國時齊臣。 嬰,晏嬰。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載:崔杼弒其君,晏子啟門而入,枕屍股而哭,崔杼釋而不殺,後晏子與崔杼盟。 這裡是說崔杼成全了晏嬰的志節。 [10]疾完亮:亮,指晉庚亮。 《晉書.庚亮傳》:「王敦既有異志,內深忌亮,而外崇重之。 亮憂懼,以疾去官。 」[11]諒:誠直,忠信。 [12]兢系固:兢,種兢。 固,班固公元32—92,東漢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字孟野,著名史學家、文學家。 《後漢書.班固傳》:「衩,洛陽令種兢嘗行,固奴干其車騎,吏推呼之,奴醉罵,兢大怒,畏憲不敢發,心銜之。 及竇氏賓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獄中。 」竇氏指竇憲。 [13]允收邕:允,王允;邕,蔡邕,均後漢人。 《後漢書.蔡邕傳》:「及卓被誅,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嘆,有動于色。 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 邕陳辭謝。 乞黥首刖足,繼成漢史。 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邕遂死獄中。 」[14]渭:未詳,疑即作者自稱。 [15]既髡而刺遲憐融:融,馬融,東漢人。 《後漢書.馬融傳》:「先是融有事忤大將軍梁冀旨,冀諷有司奏融在郡貪濁,免官,髡徙朔方。 自刺不殊,得赦還。 」[16]孔微服:孔,孔子。 第25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代散文》
第25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