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者病,取道石橋,宿南村農家。 回望諸峰,如在天上矣。 茲山之勝,弘潤秀麗,磅礴盤結,不可殫述。 使在中州,當與五嶽等。 僻在東隅,高人、游士罕至焉。 物理之幸不幸[35],何如也,昔柳州山水以子厚顯[36],予之劣陋,弗克傳其勝[37],姑撮其大概如此。 註釋: [1]遼陽:今遼寧遼陽市。 [2]引:牽引,牽輓。 甌脫:漢時匈奴語,為邊境屯戍或守望之處,因泛指邊界。 [3]嶻嶪jié yè:山高峻的樣子。 蓊wěng鬱:草木茂盛的樣子。 [4]海蜃:海市蜃樓。 [5]嘉靖丁亥:明世宗嘉靖六年1527。 [6]撫順:今遼寧撫順,明代在此設有防區。 [7]丙申:嘉靖十五年1536。 蓋州:今遼寧蓋縣。 明代設有蓋州衛。 [8]釣魚台:在遼陽南三十里。 [9]飛梁:懸空架設的橋。 [10]晡時:申時,指下午三點至五點。 [11]香岩:寺名。 [12]亂溪:謂橫渡溪水。 [13]窈窕yáo tiǎo:深邃曲折的樣子。 [14]翛xiā然:自然超脫的樣子。 [15]遺世:拋棄塵世,指棄官出家。 [16]浮白:原謂罰飲一滿杯酒,後因稱滿飲為浮白。 [17]樾yuè:道旁的林蔭樹。 [18]愀然:淒楚的樣子。 [19]大安:寺名。 [20]洿wū陷:深凹之地。 [21]隍huáng:無水的城壕。 這裡指山壑。 堂:堂屋。 [22]三寺:指前文所說的祖樾寺、龍泉寺、香岩寺。 [23]翼日:同「翌日」,第二天。 [24]京國:指明代首都北京。 [25]荒徼jiào:遼遠的邊界。 [26]數息:這裡指休息了幾次。 [27]股慄:兩腿發抖。 慄,通「慄」。 [28]枰píng:棋盤。 [29]盤跚:同「蹣跚」。 [30]數武:幾步路。 武,半步。 [31]趺fú坐:盤腿而坐。 [32]厭yàn:飽足。 [33]浮屠:亦作「浮圖」,這裡指佛塔。 [34]中州:指中土,即中原地區。 [35]物理:事物的道理。 [36]柳州“今山西柳州。 子厚: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字子厚。 他被貶柳州刺史後,曾介紹過柳州山水的文章 [37]克:能。 程啟充生卒年不詳,字以道,嘉定州今四川樂山一帶人。 正德三年1508進士,授三原令,入為御史。 曾曆數嬖倖子弟家人濫冒軍功之弊,請察革,帝不能用。 世宗立,數諫諍。 後任江西按察使。 因素蹇諤,被誣以挾私,貶戍守撫順、蓋州等處十六年。 赦還,言者交薦,不復用。 卒。 隆慶初贈光祿少卿。 本文選自《古今圖書整合.山川典》。 千山,指今遼寧鞍山市東南的千朵蓮花山,簡稱千山。 重巒絶壁,風景秀麗,為遼寧著名的遊覽勝地。 作者于嘉靖十五年1536由撫順戍所遷蓋州,道以千山,因游之,遂作此記。 文章隨着作者的步伐,質樸自然地記下了千山的主要名勝及其特色,也隨時抒發作者的感嘆。 它不作鋪陳的描寫,具有一種真切自然之美。 文章最後說,千山若在中州,當可與五嶽等同,今僻處東隅,實為不幸。 寄託了人事的感嘆。 游清遠禺峽飛來寺記.明王思任 予游五羊[2],取道英德[3],萬山燥蕩,雄傲狂誖,不相得。 至禺峽而水忽泓聚,山忽秀,望之則廉貞聚講,水火通明矣。 亟問榜人[4],雲此飛來寺也。 發書考之,始得其顛末。 是時二月雨甚,風駛湍悍,不及泊,一迴首而舟已出峽矣。 清遠朱惟四,峽主也,以五月入省,介黎美周締交[5],始得其疏略。 快哉!二禺之秦鏡也[6]。 惟四父子叔侄高隱,俱更韻,世表此峽,不惜累千金以續靈運之歡[7]。 八月,予東還過清遠,惟四踴躍,笑眉如畫,拏一舠趣予入峽[8]。 見坊焉,題「十九福地”,見堂焉,題「涵碧」,予友李伯襄大宗伯所書也[9]。 入圓通殿,禮大士竣[10],右之,登期雲館,隨喜大雄殿[11],羅漢相甚古。 稍下之,踏釣鯉台,陟振衣亭,已有千仞之勢。 一鬆百尺,虯舞翼然[12],而其本爍于火[13],則惡禿謀攻之[14],乃見夢于錢吉老者也[15]。 石齒踽踽[16],見達摩石,曾一趺此[17]。 尋禦風台,歷阮俞徑,竹不多而縭褷若鳳尾[18],帝子采之合津處也。 稍上為櫟社[19],綠風古陰,毛孔俱香。 而數本年長於石,石反化為樹,或石穿樹而孕,或樹穿石而姻,理不可曉。 一石危突,予友何龍友坐此呼舟人。 龍友瓠肥[20],恐足不佞膽[21],三步亦喘,而能濟勝[22],豈近日有異相生肉翅耶?下此為琴心閣,宏廠藻麗,張帛撫之所建也。 「琴心」,取四山響應義。 龍友顏其堂曰「流雲奏玉」[23],意殊佳,而予欲省之為「奏雲堂」。 高涼李日輔拍手擊節[24],余曰:“相公乃金華殿上語,我終是酸餡口耳。 」 聽水堂左為飛泉澗,淙淙然從筧郵出[25]。 予令健兒入懸崖上流處,截數蠡沃之[26]。 同行友陸路德先以梅姜分劑,澤氣太涼,或腹痛,教人想殺惠泉[27]。 惟四循澗導之,攀藤歷礐[28],數折而得漱流石,是其尊人少貞先生許身處。 泉之飛也,初則綏綏然如濕雪,稍進,砰砰然雄雨之呼矣,再進,而盎傾盆覆,人語不相聞。 惟四曰:「未也」。 扶搖而上,則至水簾台,瀑懸數織,皆番氈,即濺沫猶堪珠箔。 惟四置石幾石坐其間,人跡不到,鹿猿因而有之。 碧苔綉草,此中當無伏到。 掬泉一洗,老眼倍明。 上有十九峰書院,已被山都拆圮[29]。 有臥仙岩,高僅兩尺,對瀑可同面壁。 余謂友人胡我植:「此坐為君而設。 」戲其短也。 復倚杖歌呼,陟坡老淙碧軒[30],上茗台,經瑤林而還寺。 取左蹬,由定心泉上帝子祠,二帝子面如滿月,翩游至此,合律道成,白日仙去。 第19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代散文》
第19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