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距山,西臨河,谷南北涯相去尋尺[21],上橫老槎為橋[22],蹐步以渡[23]。 谷北二百舉武,小祠扁曰「后土[24]」。 北山陡起,下與河際,遂窮祠東。 有石龕窿然若大屋,懸石參差,若人形,若鳥翼,若獸吻,若肝肺,若疣贅,若懸鼎,若編磬[25],若璞未鑿[26],若礦未爐,其狀莫窮。 懸泉滴石上,鏘然有聲。 龕下石縱橫羅列,偃者,側者,立者;若床,若幾,若屏;可席可憑,可倚。 氣陰陰,雖甚暑,不知煩燠[27],但姜神寒肌,不可久處。 復自槎橋道由明德宮左,歷右梯上。 東南山腹有道院,地勢與臨思閣相高下,亦可以眺望河山之勝。 遂自石梯下棧道,臨流觀渡,並東山而歸[28]。 時宣德元年丙午[29],夏五月二十五日。 同遊者,楊景端也。 註釋: [1]天漢:天河,即銀河。 [2]穴岩:在山岩上鑿洞。 [3]浮虛:凌空。 棧道:在懸崖絶壁上鑿孔架木,鋪板而成的一種道路。 [4]制:構築。 [5]悚肅:敬畏的樣子。 [6]偃蹇:傲然挺立的樣子。 [7]毅然:剛強果敢的樣子。 [8]離立:並立。 [9]甃甓zhòu pì用磚砌成。 甃,用磚砌物。 甓,磚。 [10]宛宛:蜿蜒曲折。 [11]沙渚:沙洲。 [12]浪舸:在波濤中前進的大船。 [13]太華:即華山,在陝西省。 [14]潼關:在陝西潼關縣。 [15]雍、豫:泛指今陝西河南一帶。 [16]穴板:在樓板上開一個洞。 [17]井床:井欄。 [18]繘jú:井繩。 [19]列禦寇:即列子,相傳戰國時鄭人,得風仙之道,能乘風而行。 馭氣:即駕風。 [20]窈然:幽深的樣子。 [21]尋尺:謂距離很近。 尋,八尺為尋。 [22]槎chá:木筏。 [23]蹐jí:小步行走。 [24]扁:同「匾」。 后土:土地神。 [25]編磬:古代用玉或石製成的、按聲音高低編排懸掛在架上的一種打擊樂器。 [26]璞:未加工的玉。 [27]煩燠yù:煩悶燥熱。 [28]並:通「傍」,沿著。 [29]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 宣德為明宣宗年號。 本文選自《敬軒薛先生文集》卷十八。 龍門,就是禹門,傳說為夏禹治水時所開鑿的。 它在山西河津縣和陝西韓城縣之間,黃河流經此處,兩岸峭壁對峙如門。 這篇遊記就是作者于宣德元年1426從家鄉河津縣治出發,遊覽龍門所作的紀游。 全文條理清楚,氣勢遒勁,充滿了對大禹的崇敬和對祖國山河的讚美之情。 特別在描寫龍門山的勝跡和景物上,用筆多變,比喻真切,生動具體,很好地再現了龍門特有的建築與山水的特色,給人以身臨其景之感。 游滿井記.明王思任 京師渴處,得水便歡。 安定門外五里有滿井,初春,士女雲集,予與吳友張度往觀之。 一亭函井,其規五尺,四窪而中滿,故名。 滿之貌,泉突突起,如珠貫貫然,如蟹眼睜睜然,又如漁沫吐吐然,藤蓊草翳資其濕。 遊人自中貴外貴以下[2],巾者帽者,擔者負者,席草而坐者,引頸勾肩、履相錯者,語言嘈雜。 賣飲食者,邀呵好火燒[3],好酒,好大飯,好果子。 貴有貴供,賤有賤鬻。 勢者近,弱者遠,霍家奴驅逐態甚焰[4]。 有父子對酌,夫婦勸酬者;有高髻雲鬟,覓鞋尋珥者;又有醉詈潑怒,生事禍人,而厥夭陪乞者。 傳聞昔年有婦即此坐蓐,各老嫗解襦以帷者,萬目睽睽,一握為笑。 而予所目擊,則有軟不壓驢,厥夭扶掖而去者;又有腳子抽登復墮[6],仰天露醜者;更有喇唬恣橫,強取人衣物,或狎人妻女,又有從旁不平,鬥毆血流,折傷至死者。 一國惑狂,予與張友買酌葦蓋之下,看盡把戲乃還。 註釋: [1]滿井:北京東北郊名勝。 [2]中貴:指宦官。 外貴:指一般顯貴官僚。 [3]邀呵:即「吆喝」。 火燒:一種食品。 [4]霍家奴:指豪門權貴的家奴。 霍,指漢代大將軍霍光。 [5]坐蓐:孕婦生產。 [6]腳子:即腳伕。 登:即凳。 游盤山記.明袁宏道 盤山外骨而中膚[2]。 外骨,故峭石危立,望之若劍戟羆虎之林[3]。 中膚,故果木繁,而松之抉石罅出者,欹嶔虯曲[4],與石爭怒,其干壓霜雪不得伸,故旁行側偃[5],每十餘丈。 其面削[6],不受足,其背坦,故游者可迂而達。 其石皆鋭下而豐上,故多飛動。 其疊而上者,漸高則漸出。 高者屢數十尋[7],則其出必半仄焉[8]。 若半圮之橋,故登者慄。 其下皆奔泉,夭矯曲折,觸鉅細石皆鬥[9],故鳴聲徹晝夜不休。 其山高古幽奇,無所不極。 述其最者:初入得盤泉,次曰懸空石,最高曰盤頂也。 泉莽莽行[10],至是落為小潭,白石卷而出,底皆金沙,纖魚數頭,尾鬣可數[11],落花漾而過,影徹底,忽而之亂。 游者樂,釋衣,稍以足沁水,忽大呼曰「奇快」,則皆躍入,沒胸,稍溯而上,逾三四石,水益嘩,語不得達。 間或取梨李擲以觀,旋折奔舞而已。 懸空石數峰,一壁青削到地,石粘空而立,如有神氣性情者。 亭負壁臨絶澗,澗聲上徹,與松韻答。 其旁為上方精舍[12],盤之絶勝處也。 盤頂如初筍,鋭而規[13],上為窣諸波[14],日光橫射,影落塞外,奔風忽來,翻雲抹海。 住足不得久,乃下。 迂而僻,且無石級者,曰天門開。 從髻石取道[15],闊以掌[16],山石礙右臂,左履虛不見底,大石中絶者數[17]。 先與導僧約,遇絶險處,當大笑。 每聞笑聲,皆膽落。 捫蘿探棘,更上下僅得度[18]。 兩岩秀削立,太古云嵐[19],蝕壁皆翠。 下得枰石[20],方廣可幾筵[21]。 扶松下瞰,驚定乃笑。 世上無拚命人[22],惡得有此奇觀也。 第19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代散文》
第19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