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深自晦匿[5],不妄交遊,獨與余相得也。 是歲三月朔[6],余三人者,攜童子四五人,載酒殽出遊[7]。 隱溪乘小肩輿[8],余與立恭徒步。 天未明,東行,過洪山寺二里許,折北,穿小徑可十里,度松林,涉澗。 澗水澄澈,深處可浮小舟。 傍有盤石,容坐十數人。 松柏竹樹之陰,森布蒙密[9]。 時風日和暢,草木之葩爛然[10],香氣拂拂襲衣[11],禽鳥之聲不一類。 遂掃石而坐。 坐久,聞鷄犬聲。 余招立恭起,東行數十步,過小岡,田疇不衍彌望[12],有茅屋十數家,遂造焉。 一叟可七十餘歲,素髮如雪,被兩肩,容色腴澤,類飲酒者。 手一捲,坐庭中,蓋齊丘《化書》[13]。 延余兩人坐。 一媼捧茗盌飲客。 牖下有書數帙[14],立恭探得《列子》[15],余得《白虎通》[16],皆欲取而難於言。 叟識其意,曰:「老夫無用也。 」各懷之而出。 還坐石上,指顧童子摘芋葉為盤,載肉。 立恭舉匏壺注酒[17],傳觴數行[18]。 立恭賦七言近體詩一章[19],余和之。 酒半,有騎而過者,余故人武昌左護衛李千戶也[20]。 駭而笑,不下馬,徑馬去。 須臾,具盛饌,及一道士偕來。 道士岳州人劉氏[21],遂共酌。 道士出《太乙真人圖》求詩。 余賦五言古體一章,書之。 立恭不作,但酌酒飲道士不已。 道士為能勝,降跽謝過[22]。 眾皆大笑。 李出琵琶彈數曲。 立恭折竹,竅而吹之,作洞簘聲。 隱溪歌費無隱《蘇武慢》[23]。 道士起舞蹁躚,兩童子拍手跳躍隨其後。 已而道士復揖立恭曰:「奈何不與道士詩?」立恭援筆書數絶句,語益奇。 遂復酌。 余與立恭飲少,皆醉。 起,緣澗觀魚。 大者三四寸,小者如指。 余糝餅餌投之[24],翕然聚[25],已而往來相忘也。 立恭戲以小石擲之,輒盡散不復。 因共嘅嘆海鷗之事[26],各賦七言絶詩一首。 道士出茶一餅,眾析而嚼之。 余半餅,遣童子遺予兩人[27]。 已而歲陽距西峰僅丈許,隱溪呼余還,曰:「樂其無已乎?”遂與李及道士別。 李以率從二騎送立恭及余。 時恐晚不能入城,度澗折北而西,取捷徑,望草埠門以歸[28]。 中道,隱溪指道旁岡麓顧余曰:「是吾所營樂丘處也[29]。 」又指道旁桃花語余曰:“明年看花時索我于此。 」 既歸,立恭曰:「是游宜有記。 」屬未暇也。 是冬,隱溪卒,余哭之。 明年寒食,與立恭豫約詣墓下。 及期余病,不果行。 未幾,余歸廬陵,過立恭宿別,始命筆追記之。 未畢,立恭取讀,慟哭;余亦泣下,遂罷。 然念蔣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遊屢矣,而樂無加乎此,故勉而終記之。 手錄一通,遺立恭。 嗚呼!人生聚散靡常,異時或望千里之外,一展讀此文,存沒離合之感其能已于中耶?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記[31]。 註釋: [1]洪武乙亥:明太祖朱無璋洪武二十八年1395。 [2]蔣隱溪:生平事蹟不詳。 [3]廬陵:今江西吉安縣。 [4]意度闊略:心態曠達,無所拘泥。 [5]晦匿:隱跡深藏。 [6]朔:舊曆的初一。 [7]殽yáo:同「餚」。 [8]肩輿:轎子。 [9]森而蒙密:形容樹蔭濃密。 [10]葩pā:花。 [11]拂拂:風吹動的樣子。 [12]田疇:田地。 平衍:平坦廣闊。 彌望:滿眼。 [13]齊丘:宋齊丘,字昭回,改字子嵩。 原籍廬陵,隨父移家洪州。 南唐大臣,官至中書令。 《化書》:本為南唐道士譚峭著,齊丘竊為已作,故也名《齊丘子》。 [14]牖yǒng:窗戶。 帙zhì:書套,線裝書一套為一帙。 [15]《列子》:舊題戰國列禦寇著,今傳本可能是魏晉時人的偽作。 唐代天寶時稱《沖虛真經》,宋景德中又加稱《沖虛至德真經》,為道教的經典之一。 [16]《白虎通》:又名《白虎通義》,漢班固著。 記錄漢章帝建初四年在白虎觀議五經同異的結果。 [17]匏páo壺:用葫蘆做的酒壺。 [18]傳觴shāng:傳杯。 [19]近體詩:指律詩或絶句。 [20]李千戶:姓李的千戶。 明代衛所兵制設千戶所,其長官為千戶,分駐重要府州。 [21]岳州:今湖南嶽陽市。 [22]降跽:下跪。 [23]費無隱:生平事蹟不詳。 《蘇武慢》,詞調名。 [24]椮sǎn:泛指粒狀物,這裡用作動詞。 [25]翕xī然:聚合的樣子。 [26]嘅:同「慨」。 海鷗之事:事見《列子.黃帝》:「海上之人有好漚鷗鳥者,每旦之海上,從漚鳥游,漚鳥之至者百住數而不止。 其父曰:『吾聞漚鳥皆從汝游,汝取來,吾玩之。 』明日之海上,漚鳥舞而不下也。 」[27]遺wei:贈送。 [28]草埠門:武昌城西北部的城門。 [29]樂丘:指墳墓。 [30]中:心。 [31]八月戊子:八月初三。 本文選自《東里文集》卷一。 東山,洪山的舊名,在今湖北武昌東十里,楊士奇與蔣隱溪父子同遊東山是在洪武二十八年1395,至次年八月因悼念蔣隱溪之亡而追成此記。 這篇遊記主要不是寫東山的景勝,而是把筆墨放在記遊歷者的訪村舍、飲酒、賦詩、歌舞、戲魚等文人雅士的活動上,顯示了楊士奇文章敘事平正紆徐的特色。 林紓曾說:「此篇在遊記中似過涉煩碎,然能緯之以深情,雖瑣瑣屑屑,皆覺有致。 」其評論頗得其神。 游豐樂醉翁亭記.明王思任 一入清流關[2],人家有竹,樹有青,食有魚,鳴有鴝鵒[3],江南之意可掬也。 是時辛丑覲還[4],以為兩亭館我而宇之矣。 有檄[5],趣令視事[6],風流一阻。 癸卯入覲[7],必遊之。 第18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代散文》
第18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