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火莫盛于四月初旬,余至則闃然矣。 卻氣象清曠,欲久駐而竟不果,則緣之淺也。 細訊東洋諸山,一老僧云:「有陳錢山突出極東大洋,水深難下椗[5]。 又無嶴可泊[6],惟小漁舟蕩槳至此,即以舟拖擱灘塗。 采捕後,仍拖下水而回。 馬跡又在其西,有小潭可以泊舟。 但有龍窟,過者寂寂。 一高聲,即驚動,波浪沸湧,壞舟。 再西為大衢,與長途相對。 其西有礁無嶴,不可泊舟。 大衢在北,長途在南,相對不過半潮之遠。 潮從東西行,兩山束縛,其勢甚疾。 舟遇潮來與落時,皆難橫渡,候潮平然後可行。 近昌國為韮山,形勢巍峨,島灣深遠。 此山之外,俱遼遠大洋。 船東來者,必望此為準。 直上為普陀矣。 」 註釋: [1]普陀:普陀山,在浙江省東北部海中,為中國佛教勝地,與五台、九華、峨嵋合稱佛教四大名山。 [2]辛隅:西北方。 辛,天干的第八位,其方位在西北。 [3]巽方:東南方。 巽,八卦之一,方位在東南。 [4]閭尾:傳說為海水所歸處,此指大海邊緣。 [5]椗:同「碇diàn」,泊船時沉落水中以穩定船身的石塊。 [6]嶴ào:山之深奧處,這裡指海島邊可以停泊船的深水處。 朱國禎1558—1613,烏程人,字文寧,萬曆進士。 天啟初拜禮部尚書,兼文閣大學士。 有《大政記》,《湧幢小品》。 奇零草序.明張煌言 余自舞象[1],輒好為詩歌。 先大夫慮廢經史[2],屢以為戒,遂輟筆不談,然猶時時竊為之。 及登第後[3],與四方賢豪交益廣,往來贈答,歲久盈篋。 會國難頻仍,余倡大義于江東[4],[liáo]甲敽干[5],凡從前彫蟲之技[6],散亡幾盡矣。 於是出籌軍旅[7],入典制誥[8],尚得于余閒吟詠性情。 及胡馬渡江[9],而長篇短什,與疏草代言[10],一切皆付之兵燹中[11],是誠筆墨之不幸也。 余于丙戌始浮海[12],經今十有七年矣。 其間憂國思家,悲窮憫亂,無時無事不足以響動心脾。 或提師北伐[13],慷慨長歌,或避虜南征,寂寥短唱。 即當風雨飄搖,波濤震盪,愈能令孤臣戀主,遊子懷親,豈曰亡國之音,庶幾哀世之意。 乃丁亥春[14],舟覆于江,而丙戌所作亡矣。 戊子秋[15],節移于山[16],而丁亥所作亡矣。 庚寅夏[17],率旅復入于海,而戊子、己丑所作又亡矣[18]。 然殘編斷簡,什存三四。 迨辛卯昌國陷[19],而笥中草竟靡有孑遺[20]。 何筆墨之不幸,一至于此哉! 嗣是綴輯新舊篇章,稍稍成帙。 丙申[21],昌國再陷,而亡什之三。 戊戌[22],覆舟于羊山,而亡什之七。 己亥[23],長江之役,同仇兵熸[24],予以間行得歸,凡留供覆瓿者[25],盡同石頭書郵[26],始知文字亦有陽九之厄也[27]。 年來嘆天步之未夷[28],慮河清之難俟[29],思借聲詩以代年譜。 遂索友朋所錄,賓從所抄,次第之。 而余性頗強記,又憶其可憶者,載諸楮端[30],共得若干首。 不過如全鼎一臠耳[31]。 獨從前樂府歌行,不可復考,故所訂幾若廣陵散[32]。 嗟乎!國破家亡,余謬膺節鉞[33],既不能討賊復仇,豈欲以有韻之詞,求知于後世哉!但少陵當天寶之亂[34],流離蜀道,不廢風騷,後世至今,名為詩史。 陶靖節躬丁晉亂[35],解組歸來,著書必題義煕[36]。 宋室既亡[37],鄭所南尚以鐵匣投史眢井,至三百年而後出[38]。 夫亦其志可哀,其情誠可念也已。 然則何以名《奇零草》?是帙零落凋亡,已非全豹,譬猶兵家握奇之餘[39],亦云余行間之作也[40]。 時在永曆十六年,歲在壬寅端陽後五日,張煌言自識。 註釋: [1]舞象:古代一種武舞。 《禮記.內則》:「成童,舞象」。 成童指十五歲以上。 後世以舞象代指成童。 [2]先大夫:指死去的父親。 [3]登第:考中。 作者二十三時中舉人。 [4]倡大義于江東:指順治二年1645南明弘光王朝垮台後,清兵南下江南,錢肅樂等起兵浙東,派張煌言迎立魯王朱以海為監國,號召東南抗清事。 見全祖望著《年譜》[5][liáo]:縫綴。 [liǎo甲]:把甲冑縫合起來。 敽jiǎo:系,連;干:盾牌。 敽干:把盾牌上的繩系好。 語出《尚書.費誓》:「善[liáo]乃甲冑,敽乃干。 這裡的意思是做好戰前準備。 [6]彫蟲之技:代指詩歌寫作。 [7]籌:籌劃。 [8]入典制誥:入朝掌管起草詔令。 張煌言起兵後,魯王曾授以翰林院檢討知制誥的官。 [9]胡馬渡江:指清兵南下。 [10]疏草:指作者自己給魯王上書的底稿。 代言:指替魯王起草的制誥。 [11]兵燹xiǎn:兵火。 [12]丙戌:清順治三年1646。 [13]提師:領兵。 [14]丁亥:清順治四年1647。 [15]戊子:清順治五年1648。 [16]節:符節。 代指主將。 順治五年張煌言到上虞招集義兵,入平岡山寨。 見趙元謙撰《年譜》[17]庚寅:清順治七年1650。 [18]己丑:清順治六年1649。 [19]辛卯:清順治八年1651。 昌國:這裡指舟山。 [20]笥sì:盛物的方形器物。 靡有孑遺:一個也沒有剩下。 [21]丙申:清順治十三年1656.前一年張煌言等曾聯合鄭成功部隊收復了舟山。 這一年,舟山又被清兵攻克。 [22]戊戌:清順治十五年1658。 [23]己亥:清順治十六年1659。 [24]同仇:《詩經.秦風.無衣》:“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後沿用為「戰友」的意思,這裡指鄭成功。 熸jiān:火熄滅。 指鄭成功戰敗。 [25]覆瓿pǒu:蓋罐子。 漢代劉歆曾說揚雄的《太玄》將來只能蓋盛醬的罐子。 後以覆瓿比喻著作沒有什麼價值。 這裡是作者自謙的話。 [26]石頭:地名。 第10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代散文》
第10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