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癸巳朔,山南嚴震來朝。 癸卯,上親祀昊天上帝于圓丘。 時河中渾瑊、澤潞李抱真、山南嚴震、同華駱元光、邠寧韓游瑰、鄜坊唐朝臣、奉誠康日知等大將侍祠。 郊壇畢,還宮,禦丹鳳樓,大赦天下。 丁丑,詔文武常參官共賜錢七百萬貫,以歲凶谷貴,衣冠窘乏故也。 十二月戊辰,詔延英視事日,令常參官七人引對,陳時政得失。 自是群官互進,有不達理道者,因多詆訐,不適事宜,上亦優容遣之。 二年春正月壬辰朔,以歲饑罷元會,禮也。 丙申,詔以民饑,禦膳之費減半,宮人月共糧米都一千五百石,飛龍馬減半料;台郎御史與兼官出為畿赤令。 庚子,大雪,平地尺餘。 壬寅,以散騎常侍劉滋、給事中崔造、中書舍人齊映並守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門下侍郎、平章事盧翰為太子賓客。 丁未,以禮部侍郎鮑防為京兆尹,京兆尹韓洄為刑部侍郎,國子祭酒包佶知禮部貢舉。 以江陵少尹李復為容州刺史、本管經略使。 癸丑,御史大夫崔縱為吏部侍郎。 諫議大夫、知制誥、翰林學士吉中孚為戶部侍郎、判度支兩稅,元琇判諸道鹽鐵、榷酒。 詔宰相齊映判兵部,李勉判刑部,劉滋判吏部、禮部,崔造判戶部、工部。 甲寅,詔天下兩稅錢物,委本道觀察使、刺史差人送上都;其先置諸道水陸轉運使及度支巡院、江淮轉運等使並停。 時崔造專政,改易錢谷,職事多隳敗;造尋以憂病歸第。 二月癸亥,山南樊澤奏破希烈將杜文朝之眾五千,擒文朝以獻。 乙丑,鹿入含元殿,衛士執之。 甲戌,戶部侍郎元琇為尚書左丞,京兆少尹李竦為戶部侍郎、判鹽鐵榷酒。 三月壬寅,滑州李澄奏破希烈之眾于鄭州。 乙巳,以司農卿李模為黔中觀察使。 四月丙寅,淮西李希烈為其牙將陳仙奇所CG,並誅其妻子,仙奇以淮西歸順。 戊辰,以前黔中觀察使元全柔為湖南觀察使。 辛巳,陝州觀察使李泌奏盧氏山冶出瑟瑟,請禁以充貢奉。 上曰:「瑟瑟不產中土,有則與民共之,任人採取。 」甲申,詔以淮西牙將陳仙奇為蔡州刺史、淮西節度使,都統劉玄佐、李澄、曲環、李皋、賈耽、張建封各與一子正員官,賞平淮、蔡功也。 丁未,以劍南東川節度使李叔明為太子太傅,以東川兵馬使王叔邕梓州刺史、劍南東川節度使。 五月丙申,自癸巳大雨至于茲日,饑民俟夏麥將登,又此霖澍,人心甚恐,米復千錢。 丁酉,以伊西北庭節度留後楊襲古為北庭大都護、伊西北庭節度度支營田瀚海等使。 己亥,百僚請上復常膳;是時民久饑困,食新麥過多,死者甚眾。 伊西北庭節度使李元忠卒,贈司空。 辛酉,大風雨,街陌水深數尺,人有溺死者。 癸未,橫海軍使、滄州刺史程日華卒,以其子懷直權知軍州事。 秋七月戊子,黔中觀察使理所復在黔州。 辛卯,以開州別駕白志貞為果州刺史。 乙未,福建觀察盧惎卒。 己酉,以虔王諒為申光、隨、蔡節度大使,以淮西兵馬使吳少誠為蔡州刺史、知節度留後,加東都留守賈耽東都畿唐、汝、鄧都防禦觀察使,以隴右行營節度使曲環為陳許節度使。 戊午,以鄜坊節度唐朝臣為單于大都護、振武綏銀節度使,右金吾大將軍論惟明為鄜州刺史、鄜坊都防禦觀察使。 己巳,以金吾大將軍董晉為尚書右丞。 庚辰,右散騎常侍蔣沇卒。 丙戌,吐蕃寇涇、隴、邠、寧,諸鎮守閉壁自固,京師戒嚴。 遣河中節度駱元光鎮咸陽。 九月,詔:「左右金吾及十六衛將軍,故事皆擇勛臣,出鎮方隅,入居侍從。 自天寶艱難之後,衛兵雖然廢闕,將軍品秩尤高。 此誠文武勛臣出入轉遷之地,宜增祿秩,以示優崇。 並宜加給料錢及隨身糧課,仍舉故事,置武班朝參,其廊下食亦宜加給。 其十六衛各置上將軍一人,秩從二品;左右金吾上將軍,俸料次於六統軍支給。 欲求致理,必藉兼才,文武遞遷,不全限隔。 自今內外文武缺官,于文武班中量才望相參敘用。 仍依故事,于本衛量置衛兵。 所司條件以聞。 」丁酉,義成軍節度、鄭滑觀察等使、檢校尚書左仆射、滑州刺史、武威郡王李澄卒。 以東都畿、唐、鄧、汝等防禦觀察使賈耽檢校尚書右仆射,兼滑州刺史、義成軍節度、鄭滑等州觀察使。 戊戌,以吏部侍郎崔縱檢校禮部尚書、東都留守、東都畿唐鄧汝防禦觀察使。 己亥,敕左右衛上將軍、大將軍並于衛內宿。 乙巳,吐蕃寇好畤,京師戒嚴。 李晟部將王佖擊吐蕃于汧陽城,敗其中軍。 辛亥,寇鳳翔,李晟出師禦之,一夕而退。 冬十月壬午,奏關內、河中,河南等道秋夏兩稅、青苗等錢,悉折納粟麥,兼加估收糴以便民,從之。 是月,李晟破吐蕃摧沙堡。 十一月甲午,冊淑妃王氏為皇后。 乙未,兩浙節度使韓滉來朝。 丁酉,冊皇后王氏。 是日後崩,謚曰昭德。 辛丑,吐蕃陷鹽州。 壬寅,劉玄佐、曲環、鄂岳盧玄卿並來朝。 十二月丁巳,以韓滉兼度支、諸道鹽鐵轉運使。 吐蕃陷夏州,又陷銀州。 庚申,以給事中、同平章事崔造為右庶子。 貶尚書右丞、度支元琇為雷州司戶,為韓滉誣奏,人以為非罪,諫官屢論之。 辛未,鳳翔李晟來朝。 壬申,京城畿內榷酒,每鬥榷錢一百五十文,蠲酒戶差役,從度支奏也。 三年春正月丙戌朔。 壬寅,以左仆射張延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乙巳,禮部侍郎薛播卒。 辛亥,以戶部侍郎李竦為鄂岳觀察使。 壬子,以兵部侍郎柳渾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劉滋守本官,罷知政事;中書舍人、平章事齊映貶夔州刺史。 戊寅,度支鹽鐵轉運使、鎮海軍節度、浙江東西道觀察等使、檢校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晉國公韓滉卒,贈太傅。 以果州刺史白志貞為潤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西觀察使,宣州刺史皇甫政為越州刺史、浙東觀察使。 三月庚寅,詔今年朝集使宜停。 丙午,鳳翔隴右元帥副兵馬使吳詵為福建觀察使,鳳翔都虞候邢君牙為鳳翔尹、本府團練使。 丁未,制鳳翔隴右涇原四鎮北庭管內兵馬副元帥、鳳翔隴右道節度使、奉天靖難功臣、司徒兼中書令、鳳翔尹、上柱國、西平郡王、食實封一千五百戶李晟可太尉兼中書令。 庚戌,以晟甥元帥兵馬使王佖為右威衛上將軍。 辛亥,河東馬燧來朝。 時蕃相尚結贊使大將論頰熱卑辭厚意告馬燧,請兩國同盟和好,上疑其不誠,不允,故燧自將論頰熱入朝,盛言蕃相請盟,可以保信。 上乃從之,許盟于平涼。 第6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上》
第6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