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公蘇威以臨道店舍,乃求利之徒,事業污雜,非敦本之義。 遂奏約遣歸農。 有願依舊者,在所州縣,錄附市籍,仍撤毀舊店,並令遠道,限以時日。 時逢冬塞,莫敢陳訴。 諤因別使,見其如此,以農工有業,各附所安,逆旅之與旗亭,自古非同一概,即附市籍,於理不可。 且行旅之所依託,豈容一朝而廢?徒為勞擾,於事非宜。 遂專決之,並令依舊。 使還詣闕,然後奏聞。 文帝善之曰:「體國之臣,當如此矣。 」以年老,出拜通州刺史,甚有惠政,人夷悅服。 卒官。 四子。 世子大方襲爵,最有才器。 大業初,判內史舍人。 次大體、大鈞,並位尚書郎。 鮑宏,字潤身,東海郯人也。 父機,以才學知名。 仕梁,位書侍御史。 宏七歲而孤,為兄泉之所愛育。 年十二,能屬文,嘗和湘東王繹詩,繹嗟賞不已,引為中記室。 累遷通直散騎侍郎。 江陵平,歸於周,明帝甚禮之,引為麟趾殿學士。 累遷遂伯下大夫。 與杜子暉聘陳,謀伐齊,陳遂出兵度江以侵齊。 帝嘗問宏取齊策,宏以為「先皇往日,出師洛陽,彼有其備,每不克捷。 如臣計者,進兵汾、潞,直掩晉陽,出其不虞,以為上策。 」帝從之。 及定山東,除小禦正,賜爵平遙縣伯,加儀同。 隋文帝作相,奉使山南。 會王謙舉兵于蜀,路次潼州,為謙將達奚惎所執,逼送成都,竟不屈節。 謙敗,馳傳入京,文帝嘉之,賜以金帶。 及受禪,加開府,進爵為公。 歷利、邛二州刺史,秩滿還京。 時有尉義臣者,其父崇不從尉遲迥,從復與突厥戰死。 上嘉之,將賜姓金氏。 訪及群下,宏曰:「昔項伯不同項羽,漢高賜其姓劉氏,秦真父能死難,魏武賜姓曹氏。 請賜以皇族。 」帝曰:「善。 」因賜義臣姓楊。 後授均州刺史,以目疾免,卒於家。 初,周武帝敕宏修《皇室譜》一部,分為《帝緒》、《疏屬》、《賜姓》三篇。 有集十捲,行于世。 高構,字孝基,北海人也。 性滑稽多智,辯給過人,好讀書,工吏事。 仕齊,歷蘭陵、平原二郡太守。 齊滅,周武帝以為許州司馬。 隋文帝受禪,累遷戶部侍郎。 時內史侍郎晉平東與兄子長茂爭嫡,尚書省不以斷,朝臣三議不決。 構斷而合理,上以為能,召入內殿,勞之曰:「我聞尚書郎上應列宿,觀卿才識,方知古人之言信矣。 嫡庶者,禮教之所重,我讀卿判數遍,詞理愜當,意所不能及也。 」賜米百石。 由是知名。 馮翊武鄉女子焦氏既瘂又聾,嫁之不售。 嘗樵菜于野,為人所犯而有孕,遂生一男。 時年六歲,莫知其姓,於是申省。 構判曰:「母不能言,窮究理絶。 案《風俗通》,姓有九種,或氏于爵,或氏所居。 此兒生在武鄉,可以武為姓。 」尋遷雍州司馬,以明斷見稱。 歲余,轉吏部侍郎,號為稱職。 復徙雍州司馬,坐事左轉盩厔令,甚有能名。 上善之,復拜雍州司馬。 仁壽初,又為吏部侍郎,以公事免。 煬帝立,召令複位。 時為吏部者多以不稱去職,唯構最有能名,前後典選之官,皆出其下,時人以構好劇談,頗謂輕薄,然其內懷方雅,特為吏部尚書牛弘所重。 後以老病解職,弘時典選,凡將有所擢用,輒遣人就第問其可不。 河東薛道衡才高當世,每稱構有清鑒,所為文筆,必先以草呈觀構而後出之。 構有所詆訶,道衡未嘗不嗟伏。 大業七年,終於家。 所舉薦杜如晦、房玄齡等,後皆自致公輔,論者稱構有知人之鑒。 開皇中,昌黎豆盧實為黃門會郎,稱為慎密。 河東裴術為右丞,多所糾正。 河內士燮、平原東方舉、安定皇甫聿道,俱為刑部,並執法平允。 京兆韋焜為戶部郎,屢進讜言。 南陽韓則為延州,甚有惠政。 此等事行遺闕,皆有吏干,為當時所稱。 榮毗,字子諶,北平無終人也。 父權,魏兵部尚書。 毗少剛鯁,有局量,涉獵群言。 仕周,位內史下士。 隋開皇中,累遷殿內局監。 時以華陰多盜賊,妙選長史,楊素薦毗為華州長史,世號為能。 素之田宅,多在華陰,左右放縱,毗以法繩之,無所寬貸。 毗因朝集,素謂之曰:「素之舉卿,適以自罰也?」毗答曰:「奉法一心者,但恐累公所舉。 」素笑曰:「前言戲耳。 卿之奉法,素之望也。 」時晉王在揚州,每令人密覘京師消息,遣張衡于路次往往置馬坊,以畜牧為辭,實給私人也。 州縣莫敢違,毗獨遏絶其事。 上聞而嘉之,賚絹百匹,轉蒲州司馬。 漢王諒之反也,河東豪傑以城應諒。 刺史丘和覺變,遁歸關中。 長史渤海高義明謂毗曰:「河東國之東門,若失之,則為難不細。 在中雖復匈匈,非悉反也。 但收桀黠者十餘人斬之,自當立定耳。 」毗然之。 義明馳馬追和,將與協計。 至城西門,為渤海所殺,毗亦被執。 及諒平,拜書侍御史,帝謂曰:「今日之舉,馬坊之事也。 無改汝心。 」帝亦敬之。 毗在朝侃然正色,為百僚所憚。 後以母憂去職。 歲余,起令視事。 尋卒官。 贈鴻臚少卿。 毗兄建緒,性甚亮直,兼有學業。 仕周,為載師下大夫、儀同三司。 及平齊之始,留鎮鄴城,因著《齊紀》三十捲。 建緒與文帝有舊,及為丞相,加位開府,拜息州刺史。 將之官,時帝陰有禪代之計,因謂建緒曰:「且躊躇,當共取富貴耳。 」建緒自以周之大夫,因義形于色曰:「明公此旨,非仆所聞。 」帝不悅。 建緒遂行。 開皇初來朝,上謂之曰:「卿亦悔不?」建緒稽首曰:「臣位非徐廣,情類楊彪。 」上笑曰:「朕雖不解書語,亦知卿此言不遜也。 」兼始、洪二州刺史,俱有能名。 陸知命,字仲通,吳郡富春人也。 父敖,陳散騎常侍。 知命性好學,通識大體,以貞介自持。 仕陳,為太學博士、南獄正。 及陳滅,歸於家。 會高智慧等作亂於江左,晉王廣鎮江都,以其三吳之望召令諷諭反者。 以功拜儀同三司,賜以田宅,復用其弟恪為汧陽令。 知命以恪非百里才,上表陳讓,朝廷許之。 時見天下一統,知命詣朝堂上表,請使高麗以宣示皇風,使彼君臣面縛闕下。 書奏,天子異之。 歲余,授普寧鎮將。 人或言其正直者。 由是待詔于御史台。 煬帝嗣位,拜書侍御史,侃然正色,為百僚所憚。 帝甚敬之。 後坐事免。 歲余,復職。 時齊王暕頗驕縱,昵近小人,知命奏劾之,暕竟得罪,百僚震慄。 遼東之役,為東暆道受降使者,卒於師。 贈御史大夫。 梁毗,字景和,安定烏氏人也。 祖越,魏涇、豫、洛三州刺史,郃陽縣公。 父茂,周滄、兗二州刺史。 毗性剛謇,頗有學涉。 仕周,累遷布憲下大夫。 宣政中,封易陽縣子,遷武藏大夫。 隋文帝受禪,進爵為侯。 開皇初,以鯁正,拜書侍御史,名為稱職。 轉大興令,遷雍州贊務。 毗既出憲司,復典京邑,直道而行,無所迴避,頗失權貴心,由是出為西寧州刺史,改封邯鄲縣侯。 在州十一年。 第40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40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