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說崇曰:「緣邊諸鎮,控攝長遠。 昔時初置,地廣人稀,或征發中原強宗子弟,或國之肺腑,寄以爪牙。 中年以來,有司乖實,號曰府戶,役同廝養,官婚班齒,致失清流。 而本宗舊類,各各榮顯,顧瞻彼此,理當憤怨。 更張琴瑟,今也其時,靜境寧邊,事之大者。 宜改鎮立州,分置郡縣,凡是府戶,悉免為民,入仕次敘,一准其舊,文武兼用,威恩並施。 此計若行,國家庶無北顧之慮矣。 」 崇以秦聞,事寢不報。 軍還,除冠軍將軍,轉司徒右長史,假節,行豫州事。 孝昌初,轉岐州刺史。 從行台蕭寶寅討破宛川,俘其民人為奴婢,以美女十人賞蘭根。 蘭根辭曰:「此縣界于強虜,皇威未接,無所適從,故成背叛。 今當寒者衣之,饑者食之,奈何將充仆隷乎?」盡以歸其父兄。 部內麥多五穗,鄰州田鼠為災,犬牙不入岐境。 屬秦隴反叛,蕭寶寅敗於涇州,高平虜賊逼岐州,州城民逼囚蘭根降賊。 寶寅至雍州,收輯散亡,兵威復振,城民復斬賊刺史侯莫陳仲和,推蘭根復任。 朝廷以蘭根得西土人心,加持節、假平西將軍、都督涇岐東秦南岐四州軍事,兼四州行台尚書。 尋入拜光祿大夫。 孝昌末,河北流人南渡,以蘭根兼尚書,使齊、濟、二兗四州安撫,並置郡縣。 河間邢杲反于青、兗之間,杲,蘭根之甥也,復詔蘭根銜命慰勞。 杲不下,仍隨元天穆討之。 還,除太府卿,辭不拜。 轉安東將軍、中書令。 莊帝之將誅爾朱榮也,蘭根聞其計,遂密告爾朱世隆。 榮死,蘭根恐莊帝知之,憂懼不知所出。 時應詔王道習見信于莊帝,蘭根乃托附之,求得在外立功。 道習為啟聞,乃以蘭根為河北行台,于定州率募鄉曲,欲防井陘。 時爾朱榮將侯深自范陽趣中山,蘭根與戰,大敗,走依渤海高乾。 屬乾兄弟舉義,因在其中。 高祖至,以蘭根宿望,深禮遇之。 中興初,加車騎大將軍、尚書右仆射。 及高祖將入洛陽,遣蘭根先至京師。 時廢立未決,令蘭根觀察魏前廢帝。 帝神采高明,蘭根恐于後難測,遂與高乾兄弟及黃門崔同心固請于高祖,言廢帝本是胡賊所推,今若仍立,於理不允。 高祖不得已,遂立武帝。 廢帝素有德業,而為蘭根等構毀,深為時論所非。 太昌初,除儀同三司,尋加開府,封鉅鹿縣侯,邑七百戶。 啟授兄子同達。 蘭根既預義勛,位居端揆,至是始敘復岐州勛,封永興縣侯,邑千戶。 高乾之死,蘭根懼,去宅,避于寺。 武帝大加譴責,蘭根憂怖,乃移病解仆射。 天平初,以病篤上表求還鄉裡。 魏帝遣舍人石長宣就家勞問,猶以開府儀同,門施行馬,歸於本鄉。 二年卒,時年六十一。 贈冀定殷三州軍事、定州刺史、司徒公、侍中,謚曰文宣。 蘭根雖以功名自立,然善附會,出處之際,多以計數為先,是以不為清論所許。 長子相如,秘書郎中。 以建義勛,尋加將軍。 襲父爵,遷安東將軍、殷州別駕,入為侍御史。 武定三年卒。 次子敬仲。 肅宗時,佐命功臣配享,而不及蘭根。 敬仲表訴,帝以詔命既行,難於追改,擢敬仲為祠部郎中。 卒於章武太守。 蘭根族弟明朗,頗涉經史,粗有文性。 累遷大司馬府法曹參軍,兼尚書金部郎中。 元顥入洛陽,明朗為南道行台郎中,為顥所擒。 後棄顥逃還,除龍驤將軍、中散大夫,賜爵鉅鹿侯。 永安末,蘭根為河北行台,引明朗為左丞。 及蘭根中山之敗,俱歸高祖。 中興初,拜撫軍將軍,出為安德太守。 後轉衛將軍、右光祿大夫、定州大中正。 武定初,為顯祖諮議參軍。 出為平陽太守,為御史所劾,因被禁止。 遇病卒。 明朗從弟愷,少抗直有才辯。 魏末,闢開府行參軍,稍遷尚書郎、齊州長史。 天保中,聘陳使副。 遷青州長史,固辭不就。 楊愔以聞,顯祖大怒,謂愔云:「何物漢子,我與官不肯就!明日將過,我自共語。 」 是時顯祖已失德,朝廷皆為之懼,而愷情貌坦然。 顯祖切責之,仍云:「死與長史孰優,任卿選一處。 」 愷答云:「能殺臣者是陛下,不受長史者是愚臣,伏聽明詔。 」 顯祖謂愔云:「何慮無人作官職,苦用此漢何為,放其還家,永不收採。 」 由是積年沉廢。 後遇楊愔于路,微自披陳。 楊答曰:「發詔授官,咸由聖旨,非選曹所悉,公不勞見訴。 」 愷應聲曰:「雖復零雨自天,終待雲興四岳。 公豈得言不知?」楊欣然曰:「此言極為簡要,更不須多語。 」 數日,除霍州刺史。 在職有治方,為邊民悅服。 大寧中,卒於膠州刺史。 愷從子彥卿,魏大司農季景之子。 武平中,兼通直散騎常侍,聘陳使副。 彥卿弟淡,學識有詞藻。 武平初,殿中御史,遷中書舍人,待詔文林館。 隋開皇中,太子舍人、著作郎。 撰《後魏書》九十二卷,甚得史體,時稱其善雲。 崔,字長孺,清河東武城人也。 父休,魏七兵尚書,贈仆射。 狀貌偉麗,善於容止,少有名望,為當時所知。 初為魏世宗輓郎,釋褐太學博士。 永安中,坐事免歸鄉裡。 高祖于信都起義,歸焉。 高祖見之,甚悅,以為諮議參軍。 尋除給事黃門侍郎,遷將軍、右光祿大夫。 高祖入洛,議定廢立。 太仆綦俊盛稱普泰王賢明,可以為社稷主。 曰:「若其明聖,自可待我高王,徐登九五。 既為逆胡所立,何得猶作天子。 若從俊言,王師何名義舉?」由是中興、普泰皆廢,更立平陽王為帝。 以建義功,封武城縣公,邑一千四百戶,進位車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仍領黃門郎。 第6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齊書》
第65頁